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12556503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毕恭毕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1.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
2.文章所写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探究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40字。
材料一:心理学认为,自卑这一种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格中。
材料二:自卑的最大敌人就是勇于面对自卑的人。
材料三: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张越年少时也曾自卑,现今都有豁达自信的主持风格。
21-22八年级上·浙江·期末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雨落槐花点地

宁显福

①六七月,群芳谢尽,却正是北京槐花盛放的日子。

②今年雨水多,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泰米,细细获就、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

③民间有槐落三度之说,而北京槐花起落至少有两度。只不过,那些赶趁三四月开的是刺槐,而盛夏姗姗迟来的则是国槐,而国槐生在北京,却别有一番特殊意义

④中国是槐树之乡。据载,北魏洛阳、唐朝长安早有广植国槐作为行道树的历史,而我国现存最老的一株则在甘肃平凉,距今已3200多年,可谓华夏古槐王。老北京同样有着悠久的植槐史,从蓟辽幽燕,到元大都、明清北京作为行道树,再到上世纪80年代国槐正式成为首都市树,古槐与北京俨然一对风雨伉俪,一伴千年。

⑤京城每一处老槐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光说景山,最老的树要数观德殿西侧的一株千岁唐槐,远观高耸挺拔、叶繁荫茂,近看才知其主干其实早已朽空,只制外围栓层和树皮维系生机,奇巧的是在树干中空又生出一株小槐,成为京中独一无二的怀(槐)中槐,这株古槐前瞰朝廷峨宫,后踞清廷历代皇帝神像供所寿皇殿,联系朝代兴替、风云变幻追寻历史,不禁令人嘘唏。

⑥槐不择水土,一旦扎下根,便与时光俱老,香浓岁月、镌刻风霜。在国槐与北京千余年的历史交葛中,老槐树正以其生生不息的顽强劲儿以及对脚下大地的执着贞守,演绎着古与今、旧与新、变与不变的时空转寰,已然成为触摸北京千年古都文化传承、历史脉动的重要线索。

⑦槐之于京,虽举目于,其实卿本宫廷,乃皇家贵胄身世,如今遍落北京街头巷陌,真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⑧槐别名挺多,如槐蕊、豆槐、细叶槐、金药材、六年香等,但民间叫得多的是家槐”“老槐护屋树,也许正是源于槐之、槐之、槐之,槐才成为人们内心中无需约定、当之无愧家园故土的象征。明朝时洪洞移民就有这样一首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鹳窝山西洪洞大槐树流传五百多年至今,已不再单单是山西迁民的寄托,而成为华夏儿女对祖先故土慎终追远的共同图腾,因此槐树也上升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传统符号。

⑨槐者,怀也。人们立于高槐浓荫之下,举目四望、俯仰天地,不免逸兴遥飞、思接古今、神游万端,于是一股忠恭、慎远、望怀之情自然升腾。这时天和地、家与国、故乡与远方,悄然贯通联结为一体,实现了家国天地人亲君师的统一。槐在家为乔、举国为桢。高槐,则直接把对国士英才的期待提拔到制高点。槐寄托太多,其情切之处是家、其忠页之骂便是国。而今谁解槐魂赋,老树深恩怎报偿?而国人选择把槐树作为社树,甚至拜为灵星之精的神树,意蕴家承荫嗣绵长、社稷长治久安,其情结之重也就理所当然、不足为奇了。

(《北京文学》2021.6)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名称所在地树龄
3200多年
景山观德殿西侧
“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
2.体会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黍米,细细簌簌、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

3.第③段中作者说“国槐生在北京,却别有一番特殊意义”,你觉得有哪些“特殊意义”?
4.仿照链接材料,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批注,说说选文如何由对槐树的记叙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链接材料】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节选自《灯笼》)


【批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马前卒”的誓愿。由此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
2023-07-10更新 | 9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不急

①梅花开得迟。梅花不急。

②回家路上,我路过一棵腊梅树,一棵正开花的腊梅树。它的叶子几乎落尽,只余一树的梅花冷冷淡淡地开在嶙峋的枝干上,开得漫不经心。迎着那冷香,我走近折了一枝。回家后,我将梅枝插进淡绿色的细颈瓷瓶里。一个下午,这枝梅在书房里,幽曲地吐着香,像是低声部的吟唱,又带着点儿叙事长诗的味道,婉转、朴素。

③冬天,在这不紧不烈地开着的梅花里,就此算是真正地开场了。

④记得少年时,外婆家屋后也有一棵腊梅树。腊梅树是我的大舅栽种的。他爱养花,蔷薇、大丽菊、美人蕉、君子兰……实在是多。那时,我一去外婆家,就爱去那些花草边转悠。但面对腊梅树,我不禁在心里哂笑大舅的审美。腊梅树一树枯枝,看起来实在是貌不惊人,完全不像能演绎一段传奇的角色。

⑤外婆家的后院,春天里,桃花、杏花闹哄哄地开着,开得盛气逼人,狗都安静得不嚷了。我那时常常在树下仰面,等花瓣落到脸上来。而腊梅树呢,只是在长叶子,叶子俗常得很,惹不起人的兴致。夏天,篱笆旁的木槿枝上眨巴眨巴地开起紫红色的花来。腊梅呢,叶子倒是和木槿的叶子长得一样厚,可依旧寒门模样,片花不着。秋天,桂树终于开花了,桂花清甜的香气充盈着整个村子,很有些五谷丰登的意味。我闻着空气里满溢的桂香,心想:腊梅啊,你怎么办呢?就这样一直不开花吗?

⑥腊梅树始终缄默着,静静地立在后院。人家长叶子,它也长叶子;人家落叶子,它也落叶子。它如何知道,一个小女孩在逼视它,逼视它生长的意义,质疑它存在的价值。

⑦可是,腊梅不急。它依旧安然地走着自己的时令。

⑧不记得是在哪一阵冷风里,我忽然闻到了花香,好奇地寻到后院。我看见落光叶子的腊梅树上,有黄色的花朵打开,三朵,两朵,三朵,像是各开各的,又像是呼应着开。更多的是花蕾,一粒粒的,像攥紧的小拳头。我内心惊喜不已,梅花到底还是开了!

⑨我站在腊梅树下,闻着冷香,觉得这香味沉实,若能把花香拿到秤盘上称称,梅花的香一定会比桃花、杏花的香要重。

⑩实在,梅花担得起这传说!梅花的传说,是一段用低声部在民间吟唱的传说,初听平淡,细思感怀。

⑪有些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段梅花的传说。

⑫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过漠视,遭到过嘲笑,遭受过排挤。就像外婆家后院的那棵腊梅树一样,我无视过它的存在,哂笑它不会开花,甚至建议舅舅砍摔它,好让芍药、海棠们喧哗地开。

⑬但是,梅花没有抱怨,它依旧静静地生长,笃定地伸展枝干。它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生长,长高,长粗,长得根脉深深扎进宽广的土地,长得枝叶可以涨满一座院子……

⑭直到长得所有的花都开过了,长得所有的叶都凋尽了,它才长舒一口气,开花了。顶风冒雪,寂静盛开。一朵花一盏雪,一树花一树雪,即使开得肆意张扬,也是寂静无声的。

⑮苦难太深长了,所以,在最后一展芳华的那一刻,它是静穆的。苦难太深长了,所以,已经习惯低调,已经懂得从容,已经能稳稳地沉住气。当天地将一年的光明交给它来压轴收梢时,它已无意哗众取宠,无意显摆炫耀。

⑯楼下的梅花,依旧在漫不经心地盛开,漫不经心地零落。进出小区,我常常会路过它,我默然走过,觉得自己心上也开着一枝冷梅。我心上的这枝梅,也没有委屈,没有抱怨……只有不急。

(作者:许冬林。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④~⑩段,在表格内填写合适的内容。
腊梅树的生长状态一树枯枝_____初绽芳香
“我”的情感态度______逼视质疑______
2.文章写梅花,为什么在第⑤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桃花、杏花、木槿花和桂花?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
更多的是花蕾,一粒粒的,像攥紧的小拳头。
2023-01-04更新 | 11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聚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a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

b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c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d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句话,应放回      处才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A.a处B.b处C.c处D.d处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但是:”和“看——”单独成段是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转变。
B.安塞腰鼓舞蹈的特点是壮阔、豪放、火烈。
C.“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句话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三个词语是并列关系,可调换顺序。
D.阳光本来就是静态的,作者却说它“变得飞溅”了,这样写出了打腰鼓时那热烈、灵动的场面。
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加横线的四个语段用“好一个……”的句式,为全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文中加点的三段“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磅礴能量,渲染出了它的奇特效应。
C.文末的“另一个星球”指鼓声喧腾的世界。“渺远的鸡啼”既可以看作是写实,又可以看作是写虚,给读者以警醒和鞭策。
D.文章的主体部分对安塞腰鼓的描写先后有所侧重,先写腰鼓震响的场面,次写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后写敲鼓的后生的勃勃英姿。
4.下列对本文的语言风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势恢宏,节奏明快
B.善用修辞,生动形象
C.铿锵短句,激情澎湃
D.浪漫飘逸,灵动奔放
2023-01-29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