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60 题号:15069954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霸上:地名,在今陕西东南。③弃市:即死罪,暴尸街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尔来二十一年矣        有:
(3)诽谤者                      族:
(4)吾当关中                  王: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悉贞良死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史记·高祖本纪》)
B.躬耕南阳                            吾祖死是(《捕蛇者说》)
C.先帝不臣卑鄙                      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D.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4.下列语句中表现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一项是(     ),表现汉高祖刘邦严以律己的一项是(     )
A.愿陛下亲之信之。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E.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F.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周亚夫失宠

顷之,景帝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侍者取箸。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


【注】①胾(zì),大块的肉。②箸:筷子。
1.以下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景帝视而笑曰
A.人不知不愠 ,不亦君子乎(《论语》)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康肃笑遣之(《卖油翁》)
D.其将固可袭虏也(《周亚夫军细柳》)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亚夫心不平,顾谓侍者取箸。
②亚夫免冠谢。
2021-02-02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惫,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藩,篱笆;②帅,同“率”,率领;③殷钲,敲响金属;④辉,篝火;⑤貙(音chū),一种凶猛野兽。

【乙】沛公乃令韩王成

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泰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中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①沛公,即汉高祖刘邦;韩王成,韩王名成,秦末被拥立为王;②阳翟,和之后的宛、武关、峣(关)等均为古代地名;③良,即张良,秦末汉初谋臣,助刘邦建立汉朝;④贾竖,旧时对商人的贱称;⑤郦食其,刘邦部下,史上著名的说客;⑤啖,用利益引诱人;⑦畔,通“叛”;⑧解,通“懈”。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此 独 其 将 欲 叛 耳 恐 士 卒 不 从 不 从 必 危 不 如 因 其 解 击 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老虎的威胁,【甲】文中的主人公若石一开始率领他的家人对老虎日夜防范,使凶残的老虎一无所获而最终死去。
B.【甲】文中的若石能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战胜老虎,却在之后与嫗的较量中被杀身亡,这主要是因为若石以为老虎死了,世上再也没有威胁自己的动物了。
C.【乙】文叙述,在沛公想乘胜追击秦军时,张良能细致分析当前情形,及时作出战略部署,劝阻沛公的鲁葬决定,从而有利于战事的进展。
D.【乙】文中,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先贿赂了峣关的杂军守将,并说服秦军士兵也一同反叛,叛军就跟沛公一起追到蓝田,最终击败了秦军。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2)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4.若石先胜后败,张良面对强敌取得胜利。请结合内容,分析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2020-12-05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天大雨( ) (2)死( )
(3)得鱼腹中(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苦秦久矣。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不当立而“立”,这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的社会矛盾。
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C.吴广去算卦,算卦的人对他说一定能成功。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树立。
2015-01-07更新 | 3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