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刘义庆(403-444)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7284049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止,罢。②已而:过后。③曷:何,怎么,为什么。④依:投靠。⑤策:书 ⑥恬:安然。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 冕因B.元方门不顾 窃学舍
C.未若柳絮风起 冕D.下车引 父怒挞
2.结合选文,文中画线句断句正解的一项是(        
A.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B.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C.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D.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传》)


[注释]①行部:出巡。②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③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行(期:约定)B.尊君在(不:通“否”)
C.元方入门不(顾:拜访)D.儿曹何远来(自:从)
2.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①下车引之:______   ②计日告之: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4.甲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5.甲、乙两文共同告诉了我们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至少两条)
2023-01-06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______________   ②相而去______________
③故人来,与之食______________   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2019-12-08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摘录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识度:见识和度量。②蜡(zhà)日:古代年终合祭众神之日。③燕饮:燕,通“宴”,设宴聚饮。④形骸:指人的形体躯壳。⑤辄:立刻。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⑴歆蜡日集子侄燕饮   尝:
之所以更远             去:
⑶王欲所携人             舍:
⑷遂携拯如                 初:
2.理解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
⑴王之学华,皆是形骸   之:
⑵歆辄难                  之:
3.句子翻译。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朗很推崇华歆的学识和人品,经常效仿华歆的一些行为。
B.张华认为王朗尽管努力效仿华歆,但是仍与华歆差距很大。
C.华歆虽然担心帮助求助者会招来强盗,但还是主动出手相助。
D.王朗和华歆对待避难途中所遇的求助者时,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2021-12-12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