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蒲松龄(1640-1715)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8 题号:17645887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畜:养。②厅事:所住的堂屋。③伺:等待。④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⑤遁逸:逃跑。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____代文学家蒲松龄,本文选自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行甚远(     )       (2)一狼其中(     )
(3)再就枕(     )       (4)将其喉(     )
3.用“/”线标示下列句子的停顿。

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从甲文屠夫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6.乙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对“此人”的什么态度?
7.请结合文章说一说,甲乙两文中的狼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驰,抵郡已暮。及扫腰tuó,金其半,涔涔(cén)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橐(tuó):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走,则又之(跟随,跟从)B.犬奔去(开始)
C.返辔驰(快速)D.金其半(丢失)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提耳起视则封金严然感其义买棺葬之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2-08-30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行甚远(        )             (2)担持刀(        )
(3)意(        )                 (4)狼亦(        )
(5)止增笑(        )
2.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任意写出3个。并想一想,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
4.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0-02-06更新 | 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

《鸿》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翔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兽何知,而钟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别离物亦然耶!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弋人:射猎的人。②鸿:大雁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鸿 徘 徊 若 有 悲 喜 遂 双 飞 而 去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意将________________                            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
③抵始去________________                            ④飞号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小助手   

是:①对,正确   ②这,这个,这样   ③凡是,所有。   ④表判断。

——《古汉语字典》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4.《狼》和《鸿》中都提到了“禽兽”一词,请概括它们的特点,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作者对两种“禽兽”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
2024-04-25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