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3 题号:18936757

陈济传(节选)

陈济,字伯载,武进人。尝以父命如钱塘,比还,以其赀之半市书,口诵手抄。十余年,尽通经史百家之言。成祖诏修《永乐大典》,用大臣荐,以布衣召为都总裁。词臣纂修者,翻秘库书数百万卷,浩无端倪。济与少师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居职十五年而卒。年六十二。

济少有酒过,母戒之,终其身未尝至醉。所居蓬户苇壁,裁蔽风雨,终日危坐,手不释卷。为文根据经史,不事葩藻。尝云:“文贵如布帛菽粟,有益于世尔。”

——选自《明史·列传·卷四十》,有删改


【注释】①赀zī:同“资”,钱财。②《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③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④钩考: 探求考核。⑤危坐:指端坐。⑥葩藻:奇异华丽。
1.选文讲述了许多陈济的事迹,下列评语在陈济身上未曾体现的是(     
A.博学多识B.知错就改C.安贫乐道D.刚正不阿
2.下列对选文中陈济生平事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欢读书,通晓经史百家之言
B.奉成祖诏令修撰《永乐大典》
C.年少时经常饮酒,被母亲责备
D.住处非常简陋,仅能遮蔽风雨
3.你如何看待陈济“文贵如布帛菽粟,有益于世尔”这一观点?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二者是否有相通之处。

链接材料: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尝以父命如钱塘,          其两膝相者(魏学洢《核舟记》)
B.其赀之半市书                    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C.通经史百家之言                 食之不能其材(韩愈《马说》)
D.终其身未至醉                    臣未闻也(《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八百里分下炙
(2)丈夫之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五十弦塞外声/山越岭
B.岂不大丈夫哉/开布公
C.独行其/背而驰
D.威武不能/指可数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
翻译:得志的时候,_______________
4.人生因追求而精彩。《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前三句,辛弃疾刻画了一位______的将军形象,抒发了词人渴望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富贵不能淫》中孟子以景春的言论开篇,提出了______的论题,提醒人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威逼利诱而做出违法乱纪、危害社会的事情,应该______。这是古仁人的追求。
2022-05-06更新 | 1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叶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此称丞相,应该是后来追加的。

【乙】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邑最,郡以政绩闻。

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仓为糜以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叶衡:南宋,金华人,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战派官员。②摄:代理。③征科:征收赋税。④俾:使(达到某种效果)。⑤里正:一种基层官职。⑥擢:提拔。⑦常平:常平仓。
1.用斜线(/)为【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户 版 积 弊 富 民 多 隐 漏 贫 弱 困 于 倍 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为邑最     (2)仓为糜
(3)以饥者     (4)活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2)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4.文言虚词也能表情达意,请结合语境分析【乙】文划线句中“耶”字表达的情感。
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5.【甲】文中辛弃疾为什么要“拍手笑沙鸥”,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特点?
6.辛弃疾在【甲】文中称叶衡为“高人”,他为什么会如此推崇叶衡呢?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022-12-10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

岳阳楼记

范仲淹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忌克:对人嫉妒刻薄。
1.下面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B.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C.前人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淫雨霏霏,连月不     指天气放晴
B.暮冥冥,虎啸猿啼     接近,迫近
C.春和明,波澜不惊     风光,景物
D.心旷神怡,宠辱     一起
3.对甲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强”字,表现作者故作深沉,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很完整。
B.“尽”字,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本词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C.“好”字,表现作者积极洒脱,将愁苦情绪寄予自然景色之中的轻松豁达。
D.“愁”字,贯穿全篇,表现作者“少年”至“而今”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
4.对乙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本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
D.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5.下面对丙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却以天下事为己任。
B.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
C.赵普一连三天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非常生气。
D.赵普不畏权势,刚毅果断,太祖最后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6.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限划三处)
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2-12-13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