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朱自清(1898-1948)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194 题号:19423233
阅读相关名著之后,班级开展了读书分享会。请根据提示,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
(1)以下是同学们读完《经典常谈》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的发言,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还穿插了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等,使得人物有血有肉。
C.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D.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着重介绍的《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史书。
(2)《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写给中学生看的一本书,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他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结合下面语段的内容,简要谈谈《经典常谈》的语言魅力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节选自《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读完《经典常谈》,怡宝同学制作了这样一份表格,表格中有几个信息缺失,请你帮他补全。
目录分类内容精要
《说文解字》第一文字学“六书”即“形”“①_____”“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休”“明”两字运用了②____这种造字法。
《四书》第七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③____》《论语》《孟子》。其中,《论语》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史记》《汉书》第九__《史记》是中国第一部⑤___体通史。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他写《史记》是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024-04-24更新 | 122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片段,完成下面任务。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排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纪录的人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其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六义”上。

(摘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2)“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_______________”三种表现手法。
2023-04-27更新 | 143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图书馆一楼读者互动区平台上有散失的中国古代文献资料需要读者整理,请你根据《经典常谈》中的内容,把下列三份资料卡的选项填入表格对应区域内。

目录

相关资料

目录

相关资料

《说文解字》

__________

《汉书》

__________

《周易》

《象》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辞赋

__________

2023-09-15更新 | 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