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诸葛亮(181-234)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21123475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静修身刀劈狼首
B.险躁不能治性是无礼
C.夫君子       两狼并驱如故
D.与日去暇甚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面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静”: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B.“学须静也”中的“学”不单是学习,更多指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静”也不单是单纯的宁静,还包含着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是从反面来说明“淡泊”“宁静”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作者劝诫儿子要安贫乐道,不要为穷困的生活悲哀,坚持学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                    (2)必得能裨补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对文章内容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B.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其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C.本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D.作者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严明赏罚。
4.诸葛亮在中国民间,是智慧的化身,但其根据更多的是“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传说、故事。那么在读完诸葛亮自己写就最能反映历史真相的《出师表》后,你还认同他是“智慧的化身”吗?请结合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2016-11-18更新 | 3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选。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王安石)


(注):①[隶耕]耕田为业。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就]完成。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⑥[利]认为有利可图。⑦[扳]通“攀”,牵。⑧[泯然]特点完全消失。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将何及   到舅家问焉B.淫慢则不励精   称前时之间
C.夫君子   不能称前时D.静修身   钱币乞之
2.下列加点字中意思没有古今差异的一项是(     
A.不能称前时B.躁则不能治性C.非淡泊无以明D.以钱币乞之
3.下列选项对文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乙文作者极写仲永幼时天资过人,这与后来“泯然众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伤”的主题。
C.乙文先扬后抑,跌宕多姿,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D.甲文是诸葛亮的名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022-10-16更新 | 2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情,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        罔:__________     (2)博学而       笃:__________
(3)淫则不能励精     慢:__________     (4)静修身          以: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当我们的志向被改变时,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坚定志向;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自己。(分别用【甲】【乙】文段中的原文填空)
4.你读了【甲】【乙】文段中的划线句子,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2-09-10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