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其他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2313622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①我最近改变了自己关于智力的认识。认知有两种:第一种是正常认知,指能够从记忆中提取知识的能力;第二种是元认知,指对认知过程进行认知和调节的能力。简言之,认知重在知道,元认知重在知道是否知道。两种不同的认知能力,其实意味着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智力。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但很多时候则不是。

②比如,别人向你提问题,自己知道答案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但如果有人说出答案,立刻就能知道正确还是错误。这种情况下就是元认知脱离正常认知而存在。传统教育中,智力是由正常认知能力评价的,比如考场上能够写出所有知道的答案,分数很高,人们通常认为他的智力水平高。而当一个人的元认知脱离正常认知而存在时,往往会被认为智力水平低下,尽管实际生活中的他们也许和考场学霸同样聪明高效,但却不能同样容易地证明自己。

③可是,人生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系列的尝试、失败、再努力的过程,每一步都以前一步为基础。学习就是要知道原来不知道的,采取行动学会应该知道的,而这恰恰是元认知这种智力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对于人的发展而言,元认知往往比正常认知更加重要。

④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要做的第一个决定是你是否知道答案,元认知能力很强的话就很容易了。若是明确知道答案,即可放手去做;若是知道答案只是一时说不出来,可以做些调查研究;若是肯定知道自己不知道,也能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然后马上开始学习并解决问题,而不会盲目自信或是自欺欺人。正是那些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的人,才会做出最糟糕的决定。正常认知能力不好但元认知能力很出色的人,实际上蕴藏很大潜力。他们可能在学校表现平平,但面对挑战的时候,因为知晓自己的能力,所以会采取最佳措施。初看上去这样的人可能不够聪明,但因为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他们就能做出更好的决定,学会最重要的东西。正常认知能力很好但元认知能力差的人却恰好相反。年轻时因为考场发挥出色常常得高分所以被认为有天赋,不幸的是元认知不够好。他们自以为什么都知道,其实并不知道,骄傲自大不肯虚心学习,不了解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看不起认知能力较低的人,最终不知不觉落在他人的后面,还不知道真正原因所在,煞是可悲。

⑤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意识到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又如何把两者区别开来?知识实在太多,即使最聪明的人也只能掌握很小一部分,又何况我们普通人。而我们又很容易满足于有限的认知,将自己的头脑封闭起来,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从而失去了求知欲。当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愿意去了解世界的时候,封闭的大脑才能打开,发现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

⑥最重要的智力是认识到自己不知道的能力,认识到自己不知道是走向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不刻意隐瞒自己的知识缺陷,正视它、承认它,反而更能获得他人的尊敬。可对于聪明人来说,这是最难学会的一课。我们已经习惯于正确,认为犯错误是可耻的,常因为看上去犯傻、掉价、没面子就拒绝承认自己的不知。这样的虚荣矫饰才是重大的弱点,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消除它,拥抱谦虚,才是真正智慧的标志。

(原文/沈畔阳,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对“元认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认知是一种了解并能调节自己认知过程的能力。
B.元认知和正常认知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彼此分离。
C.元认知在传统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常常被人们忽略。
D.元认知与正常认知脱离的人通常表现为智力低下。
2.下列对“元认知往往比正常认知更加重要”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习生活中,良好的元认知会让人采取行动学会原来不知道的。
B.面对问题时,良好的元认知可以帮助人们在第一时间知道答案。
C.解决问题时,良好的元认知能帮人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
D.遭遇挑战时,良好的元认知能让人根据自己能力采取最佳措施。
3.基于对智力的新认识,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抱有怎样的认知态度?依据⑤⑥段内容简要概括。
2024·湖北武汉·一模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新闻摘要】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又曾两度提及此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权威调查】

调查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 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

调查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调查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网民心声】

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优秀的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倡导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书籍积累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积累了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经验,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例证,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

【媒体观点】

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就需要出版部门转变观念,不是只有阅读纸质书籍才叫阅读。我们是不是该将更多纸质书籍的精彩内容搬到网络上?网络上的电子书不少内容低劣,这何尝不是传统出版部门的拱手相让?我们是不是也该依据年轻人的阅读喜好,多创作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是不是也能出版更多的正规电子书?

1.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A.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的图书。
B.在电子书阅读介质,目前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
C.调查反馈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他们
D.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2.阅读【权威调查】, 概括出目前我国全民阅读呈现的三个特点。
3.阅读【网民心声】和【媒体观点】,简要陈述我国领导人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就“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向出版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019-06-12更新 | 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最后一次讲演》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竞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⑥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⑦“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⑧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⑨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⑩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⑪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⑫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即兴讲演,是为纪念爱国民主战士李公仆的,言出于心,真挚感人。
B.第⑴段末,“光明正大”和“偷偷摸摸”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敌人的罪恶。
C.第⑵段连用三个“无耻”,反衬三个“光荣”,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
D.“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等句子,口语表达,典雅精致,整齐严谨。
2.作者“对人民,对先烈”和“对敌人”,两个方面感情色彩截然不同,请任选其一个方面,简析褒义词贬义词的表达效果。
3.文章交替使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请任选一个感叹句,简析其对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作用。
4.讲演中,作者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直接揭露,用“__________”;显示讲演者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__________”,流露出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鼓动人们团结斗争时用“___________”,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
2023-07-10更新 | 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一个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做,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儿,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前的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笑声,掌声)

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笑声,掌声)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笑声,长时间的掌声)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笑声)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过来,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笑声)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都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尤其是发展迅速的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当然年轻院士是例外。可喜的是,年轻院士越来越多了。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q-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笑声、掌声不断)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1.马太效应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在王选身上有哪些具体表现?
2.科学家王选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归纳概括出来。
3.你对王选忽然名气大了,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这种心态是怎么看待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名利观。
2021-05-12更新 | 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