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句子 > 病句辨析与修改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7 题号:22711025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八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开场词】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弥漫在四季,摇曳在心田。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诵读经典,选择经典,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①上面语段是主持人拟写的开场白,有一处文学常识错误,请改正。
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是病句,请你指出病因和修改方法。
病因: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辑古诗】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班委搜集了很多描写四季美景的佳句,请你将这些名句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排列。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⑤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乐曲】
小玉同学想朗诵《子衿》,下面最适合作为其配乐的一项是(       
A.《胡笳十八拍》——委婉悲伤
B.《十面埋伏》——壮丽雄伟
C.《平沙秋燕》——宁静抒怀
D.《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4.【做调查】
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方式。在活动中,小新从网上搜集到一些关于数字阅读的资料,下面是关于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各年龄段用户阅读时长和阅读频率的统计图。请阅读统计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今年是农历辛丑年,学校开展“牛年话牛”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网上查阅等方式进行学习。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园林访“牛”

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颐和园游学。一位同学在游览后查阅资料,写了下面介绍“铜牛”的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在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大小与真牛相仿的镀金铜牛。中国古代雕塑,以写意见长,而这只铜牛的铸造却守了写实原则。它安卧于雕花石座上,双角高耸,双耳竖立,翘首远眺,【甲】。铜牛神态自然,没有一丝揉造作,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地,是希望它能“永zhèn悠水”,长久地降伏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铭文,用篆书字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      乾隆皇帝一向最爱附yōng风雅,胡乱题写,这一次题写的古朴铭文 恰如其分,和沉稳的铜牛【乙】。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拼音处应使用的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   jiāo   “永zhèn悠水”,永远震慑水患的意思,应该写成“永震水患”。
B.   jiǎo   “附yōng风雅”,为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的意思,应该写成“附庸风雅”。
C.   jiǎo   “永zhèn悠水”,永远压制水患的意思,应该写成“永镇水患”。
D.   jiāo   “附yōng风雅”,为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的意思,应写成“附拥风雅”。
2.根据语境,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     相辅相成B.惟妙惟肖     相得益彰
C.惟妙惟肖     相辅相成D.栩栩如生     相得益彰
3.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使语句连贯、语意明确,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B.因为        所以
C.无论        D.尽管        
4.【活动二】诗画寻“牛”


诗画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了文艺作品中“牛”的形象之后写了以下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题。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通过对牧牛的描摹,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如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甲】杜牧《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国古画中也有不少牧牛的名作,如赵佶的《风雨牧归图》、祁序的《江山放牧图》等。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也是画牛高手【乙】他们的作品笔墨疏淡,灵动自然,饱含诗意,又充满闲情雅趣。欧洲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取景乡村风光的画家笔下都有牛的身影:或憩,或食,或奔,或止……无不呈现出一派恬淡的田园风光。总之,在清新淡雅之中,牛的形象融于自然,成为中外诗画家乐于表现的主题。

当然,在诗文中,“牛”字也不一定是牛这种动物。苏轼词《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里“牛衣古柳卖黄瓜”一句中“牛衣”,是蓑衣之类,泛指粗麻织成的衣服,与牛的形象并没有直接关系。


文段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活动三】牛年学“牛”
同学们合作出了一期宣传展板。以下是展板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牛就是重要的劳动力,帮助先民们开荒垦壤,耕耘出富足的生活。“在野情怀犹自重,至老事业未荒疏。”这副对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牛的勤劳与艰苦奋斗品质的生动写照。一个世纪以来,在党的带领下,亿万民众以“牛”的精神经千难、历万险,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牛”的精神,拼搏进取、一路向前。今年,恰逢辛丑牛年,让我们一起开始“牛年学牛”。

5.根据语境,文中画线句表达不妥,请修改。
6.同学们准备在展板上拟写一副对联。下列填入对联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蹄奋长犁,肩承重轭,耕田万顷
涧饮清泉,餐吞 ,奉乳千秋不计酬
A.①力犹多   ②野草B.①何辞苦   ②野草
C.①何辞苦   ②山花D.①力犹多   ②山花
7.下面的文字是一位同学收集的资料,但他对画线句不理解,请你结合上下文,做出解释。

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2021-11-13更新 | 296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2】校学生会开展“热爱汉字”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某同学《我爱汉字》的一段演讲词,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捺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甲】学习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那如人端正站立的楷书,悠然行走的行书,【乙】草书的刚劲大气,栩栩如生,各具情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去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①演讲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__”。
②【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
③【乙】处跟前面句式不一致,请加以修改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书法习惯上将汉字字体分为“正书”“草书”“隶书”“篆书”四体。请指出下面的汉字各属于什么体。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小明同学给本次活动撰写的一条宣传标语的下半句,请你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上半句。_____________,传承华夏文明
2020-03-04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3】下面的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五十年前,雷锋以其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了人生价值的最高坐标。②但市场经济大潮下滋生的个人主义、享乐之风不仅对助人为乐、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遭受了极大冲击,③而且加重了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④以至于看见跌倒老人不扶,成为当下中国道德选择的难题!
(1)第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6-19更新 | 5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