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汉字 > 字音
题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22941304
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他的心灵。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也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一个心胸(狭隘/狭窄)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一个心境犷达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如和煦的阳光,让人听了精神震奋言为心声,有不同追求的人,说出的话也不尽相同。周敦颐身处官场时,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勉词,这是他(洁身自爱/独善其身)的追求;刘禹锡屡遭贬谪时,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宣言,这是他不甘消沉的追求;革命家陈毅频临绝境,赋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这是他对革命理想的忠贞不渝;袁隆平初离校园时,立下不让百姓挨饿宏愿,这是他广济苍生的追求。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也)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只要一个人摆脱了思想的贫瘠、权力的束缚和金钱的羁绊,他的修养就会慢慢提升,说出的话才会令人舒心。【甲】一个人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就是心田的繁花。【乙】心中的繁花盛放,言语的芬芳自来。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见(kuī       凛冽       淤泥       心境犷达
B.和煦       zhé       清涟       精神震奋
C.频临       消沉              言为心声
D.宣言              宏愿       忠贞不渝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狭隘       洁身自爱       
B.狭隘       洁身自爱       
C.狭窄       独善其身       
D.狭窄       独善其身       
3.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绪低落”“道德修养”和“不甘消沉”三个短语的结构都不同。
B.“这是他广济苍生的追求。”中的指示代词“这”指“不让百姓挨饿的宏愿”。
C.“一个人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就是心田的繁花。”一句的主干是“心境是繁花”。
D.甲句中“心境”“追求”是名词,乙句中“盛放”是动词。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句②中几句话形成排比,突出了一个人道德修养不同,其语言给人的感受截然相反。
C.句③言简意赅,既总结上文所讲,又引出下文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D.句④引用了周敦颐和刘禹锡的诗句,语言更加凝练典雅,突出了人物的不同追求。
5.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始龀”“既加冠”“而立之年”“知天命”“今虽耄老”中加点词在古代都代表年龄,这几个词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扶摇直上”等成语就出自其中。
C.我国古文中,“三”通常不是确指,而是虚指数目很多,“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连中三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都是虚指。
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常用“社稷”代指国家。代指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相似题推荐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谈安静

我国古人在谈到人的修养时,十分重视一个“静”字。《皇帝内经》里说:“静则神,燥则消亡。”又说:“      (tián)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A把生活节奏不要绷得太紧,尽量争取一些安静的时间,这对健康、对事业,都大有益。

提倡安静,不是让你与世隔绝,不问天下事,把一切大小事都置之度外。古人所说的“静”,主要指人的心情要安静,要心平气和,即所谓“静以养生,俭以养性”。B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安静有利于恢复疲劳,休养生息,扩大体力。同时,“静”是思考问题的最佳时机。

要做到安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除各种私心杂念的干扰.尽可能避开社会的喧     (xiāo),拒绝外来的诱惑,克服内心的焦躁,静下心来,就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踏路实实地做人和做事。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tián)                                        ②喧_____(xiāo)
③静则神______ (A. zàng   B. cáng)                 ______ (A. bìng   B. bǐng)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
A.把生活节奏不要绷得太紧,尽量争取一些安静的时间,这对健康、对事业,都大有益。
B.一是安静有利于恢复疲劳,休养生息,扩大体力.
2020-02-05更新 | 81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散文诗,完成任务。

lǚ________轻盈的,站在诸多的节气中,显得爽心悦目。

她在悄悄提醒大家,脾气火爆的风,体力已经渐渐不

孩子们嚷嚷着,啃桃子,啃西瓜,齐心xié________力,啃掉最后的暑气。

今天,看看究竟会是谁最先咬痛夏天的尾巴。

——徐继东《二十四节气》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步lǚ______________       齐心xié______________
(2)加点字“”在文中正确的读音是(     
A.jǐB.jì
(3)□里应该填二十四节气中的(     
A.立秋B.秋分
2022-04-24更新 | 128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diān(A.颠 B.巅)峰时期。林和( A.jìng   B.qíng)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A.隐匿 B.隐逸)孤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A.坚不可摧 B.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可以说,梅花是凌寒绽放于冬日的精神之花,中国文人从梅花的品性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还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之中
②梅花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
③这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021-06-17更新 | 2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