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其他清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3 题号:5178240
课内文言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山门于河                       (2)十余岁  
(3)石兽于水中                    (4)数小舟
(5)于沙上                           (6)沿河求之,不亦
(7)转转不                           (8)知其一
3.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道理:                                                                       
启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注解:耆硕:年高德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石纪之而还。
(2)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议行。
(3)条上便宜
(4)外国皆闻其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2)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3)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马文升具有哪些品质?
2017-06-15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文言文阅读。

乳母诗序(节选)

【清】郑燮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之伺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瓜果,必先食()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莱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

【注:】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②鱼飧:有鱼的饭食。

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于费氏(       )
(2)有鱼飧瓜果(       )
(3)其夫谋(       )
(4)竟亦不能食矣(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
4.“我”痛哭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19-09-12更新 | 1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陆游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A( )!”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二)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B(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C( ),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镒:二十两。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的含义。
俯仰四          不与书俱
成山林            数十幅立
2.用四个“/”给下面句子断句。
如 爱 书 则 攘 臂 搦 管 狂 叫 大 呼 洋 洋 洒 洒 数 十 幅 立 就。
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二字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限8字)
4.请将“也”、“之”、“邪”三个词还原到文章恰当的位置
               
2020-07-17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