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刘义庆(403-444)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7751502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信:的确,确实
1.下面各项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欣                       取之,信
B.元方年七岁                 学而习之
C.曰:贤哉回也             树在道旁而多
D.人不知不愠                 不思则罔
2.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俄而雪骤(                 )            苦李(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 尝与诸小儿游。
4.请用“/”给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看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 诸 儿 竞 走 取 之 唯 戎 不 动
5.两文中的“兄女”“王戎”都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甲】文中的“兄女”比喻贴切,说明她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乙】文中的“王戎”看到别人摘李子,他不动,表明他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刘义庆(403-444)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宾客诣陈太丘宿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①箅(bì):蒸饭的工具。②馏:把食物蒸熟。③糜子:粥。④更相:互相。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已             去:离开
B.相而去             委:舍弃
C.炊忘             著:放上
D.尔颇有所             识:认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A.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B.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C.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D.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朋友没有如约而至,陈太丘就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指责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C.元方、季方做饭招待客人,又同时偷听客人和父亲谈话,饭煮成了粥。
D.陈太丘批评儿子饭没做好,元方、季元都为自己辩护,并且互相指责。
2021-09-03更新 | 2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撒盐/空中差可拟D.即公/大兄无奕女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   ②俄而雪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请写出两句连续的包含“雪”字的古诗词(本文中的除外)。
2020-12-20更新 | 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酆(feng):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镐(hào):古代地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经建都在这两个地方。②高葆:堡垒类的建筑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去后(                )          (2)下车(                   )
(3)褒姒大(                )          (4)数击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3.【甲】文中的“友人”已经知错,“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4.结合【甲】【乙】两文,请你谈谈对“守信”的看法。
2020-01-27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