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其他清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780108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偶骑步行            (2)其丈夫担粪灌园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问今是何/世B.见四野禾/苗油油然C.后/遂无问津者D.自恨不/如远甚也
3.翻译句子。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4.文中写道:“余顾而慕之”,作者“慕”的是什么?
5.本文和《桃花源记》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刘翀读书

刘翀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①十万。会②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④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注释】①将:率领,带领。②会:恰逢,正赶上。③沟洫:田间水渠。④甫:刚,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求之下流颠(                       
(3)自可将十万(                                 (4)人为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非木杮 / 安能辨我雄雌B.山门圮河 / 使试一村
C.天下事 / 自练乡兵与D.众服确论/ 几所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里无迹。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4.《河中石兽》中,寺僧认为石兽在下游,寻找的结果是“                      ”;老河兵认为石兽在上游,寻找的结果是“                ”。《刘翀读书》中,刘翀“自谓可将十万”,带兵的结果是“                       ”。
5.结合选文说说,讲学家和刘翀分别错在哪里?
2017-07-08更新 | 1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徐以养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孙枝蔚《示儿燕》)


【注释】①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②遑:闲眠,空闲。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④孙枝蔚:清初诗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     广(        )   (2)淫慢则不能     (        )
(3)意与目            (        )   (4)然贫家有此器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
3.这两篇文章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两者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甲】文强调学习时要“___________”,【乙】文强调学习时要“___________”。此外,【甲】文还重点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
4.你从【甲】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2020-02-01更新 | 1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七录

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则三诵之,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如者六七始已                                ②后读书之斋曰:“七录”
不因势象形                                   薨,家人发箧视之   
⑤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⑥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和例句加点字相同的是哪一项?(        
例句:即焚,又钞
A.后名读书斋曰“七录”B.读竟日
C.至D.善哉,善哉,子听夫!
3.把下列两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根据选文,说说“七录”的含义,以及读了选文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017-06-30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