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郦道元(470-5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62 题号:8346965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影布石上。(穿过,透)
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特点是:           ;【乙】文段水的特点是:     
2019·湖南湘西·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月分,不见曦月             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阻绝                                     溯:逆流而上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D.空谷传                                     响:回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春冬                                           已而细柳军
B.故渔歌曰                                        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
C.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霸上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直驰入
D.乘奔御风                                        我之死,有子存焉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B.文章第四段给人的感觉是豪放而又洒脱,具有平和美。
C.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D.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绿潭倒影、清荣峻茂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飞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018-02-23更新 | 5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①[山松]即袁山松,东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曾任宜都太守,②[践脐]亲自登临。③[崿]山崖,④[辞叙]用言辞描叙。③[离离]繁盛的样子,⑥[弥习弥佳]越看越美妙。⑦[信宿]连住两夜。⑧[履历]经过。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任意东西   
(2)至欣然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望峰            杳无消
B.互相            亭台
C.常闻峡中水     奋笔
D.有也            卧薪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甲】【乙】两文写到了不同地方的山水,请用一个词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两位作者借山水表达的感想有什么不同?
2019-02-20更新 | 2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郦道元)

乙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1.将语段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语段甲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3.语段甲文中三峡的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 ,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 ;语段乙文中巫山神女峰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2019-11-04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