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刘义庆(403-444)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6 题号:8682681
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乙)谢奕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怜,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尊君在
(2)元方入门不
(3)至过醉而犹未已
(4)遂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世说新语》言辞简约,让我们通过阅读填补留白处吧。将下列句中省略的人称补写完整。
谢以醇酒罚之,(            )乃至过醉而(             )犹未已。
4.《世说新语》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为什么甲乙两文中元方和谢安这两个稚童的言行能被记录其中?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别阐述。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 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又值父昼寝,因共偷服散酒。其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魏文帝:指曹丕。③敕:皇帝的命令。④散酒:药酒。⑤军人:这里指官军。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毓曰(                                        ②卿何以不                      
共偷服(                                     ④假以观之(                      
⑵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会饮不拜
A.毓拜后饮              B.切问近思          C.后狼止前狼又至              D.闻传之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处)。
钟 毓 钟 会 少 有 令 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读了此文,你会发现两兄弟性格迥然不同,请说说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
2019-02-21更新 | 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可拟             差:大体
B.陈太丘与友             期:日期
C.下车                       引:拉,牵拉
D.人不知而不                 愠:生气
2.下列语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A.学时习之B.学不思则罔C.切问近思D.择其善者从之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谢安)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自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三支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能被夺走。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客人不守信用、随意骂人,但元方据理驳斥,有理有节,从这点看出元方是一个明白事理、品行正直、年少机智的孩子。
B.《咏雪》中,兄子胡儿、兄女分别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撒盐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很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C.现在常有“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的说法,就出自《论语》,“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里的“六十”和“七十”分别被称为“花甲”和“古稀”。这一章里的“知天命”就是“听天由命,不需要去拼搏奋斗”的意思。
D.《论语》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一章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用反复的手法,高度赞扬了颜回的高尚品质。
2020-10-19更新 | 5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去 __________(2)入门不 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本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2019-10-28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