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32 题号:923065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乎(同“悦”,愉快)
B.吾日三吾身(反省)
C.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D.险躁则不能性(达到)
2.下列对甲文第⑥句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句中的“君子”与乙文中的“君子”意思相同,都指有才德的人。
B.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要重视品德修养,治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惜时。
C.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D.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是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④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注】①輗():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②軏(yuè):古代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街接处的销钉。③敏:敏捷。慎:谨慎。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________
(2)传不习乎            传:________________
(3)其何以行之哉     以:________________
(4)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
(5)居无求安            安: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选文①②则内容都谈到了“信”,但角度不同。前者是从_______面阐述诚信的重要性,后者则将“信比作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4.根据选文③④则内容,概括“君子”的品行。
2019-06-04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丙】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1.下列与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亦        说:同“悦”,愉快B.非学无以广          广:增长
C.学而不思则   罔:迷惑D.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2.选出加点“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C.学而时习D.夫君子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A.(人)没有淡泊的内心就没有明天的志向;没有宁静的心境就不能达到远方。
B.不能淡泊自守就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不宁静专注就达不了远大的目标。
C.(人)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D.不恬淡寡欲就没有明白志气;不宁静专一就不能到达远方。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重点阐释了学习、才干、立志这三者的关系,从正面论述,强调“淫慢”“励精”的影响。
C.乙、丙两文说理透辟,但手法各异。乙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阐释,让说理走向深刻;丙文寓理于事,富有说服力。
D.丙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2022-01-29更新 | 3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语录,完成相应的任务。

好学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②识:记住。③厌:满足。④何有于我哉: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⑤女:通假字,你。⑥奚:为什么。⑦十室之邑:十户人家的地方。⑧君子:有德者。⑨正:匡正、端正。
1.孔子认为自己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中“_____________”一句与此意思相同。
2.尽管孔子平生言行皆谦虚谨慎,对自己的评价向来低调,唯独对自己“好学”这点十分自信,并引以为傲。从哪几则语录可以读出这一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孔子的“好学”对你有怎样的启迪?
2023-08-22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