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 甲午中日战争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 题号:17858572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互相碰撞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庚子之辱】

材料一: 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甲午之痛】

材料二: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戊戌之变】

材料三康有为批评了惨淡经营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购船置械”“设邮使,开矿务等,虽有图强的意愿,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的东西,这种只是“小变”。他认为“日本改定国宪,变之全体也”,乃是凿破封建政治体制,才是“全变”,“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
(3)分析康有为认为洋务运动是“小变”的原因,并概括其“全变”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交流互鉴,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图三东西方贸易交通线开通的时间及开拓者。这条商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2)材料中的“这场交流”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说说中国为“这场交流”提供了哪一技术支持,以及“哥伦布交流”给世界带来的改变。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新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3)依据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融入世界市场的。
2023-09-18更新 | 8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轮船招商局 京师同文馆
西方的冲击AB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的反应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1)请在A、B处填入合适的历史事件名称。
(2)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中国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3)请联系《时局图》,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康有为等人是如何发愤以救亡的。
2020-10-13更新 | 6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庚子之辱】18406月到18428月……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甲午之痛】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2)“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

【辛丑之殇】1902年,《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陈旭麓引[澳]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


(3)你赞同莫里循的观点吗?请举史实论证。

【戊戌之变】康有为批评了惨淡经营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购船置械”“设邮使,开矿务”等,虽有图强的意愿,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的东西,这种只是“小变”。他认为“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乃是凿破封建政治体制,才是“全变”。认为“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也踉踉跄跄地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分析康有为认为洋务运动是“小变”的原因,并概括其“强国”的具体主张。
2021-12-05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