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 > 滑轮及滑轮组 >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定滑轮的概念、实质及特点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8 题号:15791665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
0.980.20.980.2
0.980.21.020.2
0.980.20.550.4

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______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_______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__
(5)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我们还发现一个规律,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 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022·天津·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1)如图所示,甲物体重3N,乙物体重10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____N。

(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N,小慧认为是7N。
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了力的____,不改变力的____(均选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认为图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
b.图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___(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___乙对b绳的拉力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由此可知,图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____N。
(3)再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图中地面对乙有____N的支持力。
2020-08-20更新 | 361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机械效率”活动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实验过程如下。

(1)实验中,应使用弹簧测力计竖直、______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并在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时读出测力计示数;
(2)分析表中1、3两列数据发现,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不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而是大于物体重力的一半,若不计摩擦,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3)根据图中测力计示数,可知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实验序号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c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
1.0100.82062%
2.0101.52067%
3.0102.020

(4)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使用同一动滑轮提升物体时,物体越______(选填“轻”或“重”),机械效率越大;
(5)若在第③次实验中,不小心使钩码多上升了5cm,测得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1-07-08更新 | 175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三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测力计用力的方向
0.980.20.980.2向上
0.980.21.020.2向下
0.980.20.550.4向上
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_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优点,则应选择最佳装置是_______
(5)在乙实验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6)在丙实验时,若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W。静止时测力计示数_______(选填“>”、“<”或“=”)0.55N。
(7)对比乙、丙两次实验中,将同一个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装置机械效率大小不等的原因是_______
2021-11-13更新 | 5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