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第一次模拟化学试题
山东 九年级 一模 2023-02-21 2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 化生万物,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下列变化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电池供电B.面粉发酵
C.金属导电D.塑料降解
2023-02-19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第一次模拟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2. 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化学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工业上常常使用铁桶来储运烧碱
B.可以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做钡餐
C.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变质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胆上的水垢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3.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很多成语、诗词、文物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钻木取火”体现了燃烧的条件
B.“过雨荷花满院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司母戊鼎”反映出金属被广泛应用的年代由远及近依次为铝、铁、铜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4.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实验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进行过滤实验操作时,用玻璃棒引流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
2023-02-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第一次模拟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5. 借助模型建构的思维方法认识原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B.②属于阴离子
C.②④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D.①③属于原子
2023-02-19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第一次模拟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6.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C6H10O5)n]的全合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类:淀粉属于有机物
B.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可选用碘水检验
C.性质:油脂和淀粉的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相同
D.组成: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023-02-19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第一次模拟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粒观点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增大单位体积内氧气分子的数目可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B.光合作用可使自然界中氧原子的总数增加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D.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023-02-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第一次模拟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8.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设计实验

A

NaOH是否变质

检验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B

(NH4)2SO4和K2SO4

鉴别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稀硝酸中是否含有稀盐酸

验证

取样,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D

除去天然水中含有的颜色

除杂

活性炭吸附,然后过滤

A.AB.BC.CD.D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9. 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C.铝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D.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0. 用图 1 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 2 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
C.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打开止水夹,广口瓶内吸入水
D.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现象和结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