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上海 九年级 单元测试 2020-05-30 55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 下列有关盐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浓盐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形成白烟
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帮助消化
D.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2020-05-19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 同步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2. 通常酸雨是指:
A.pH低于5.6的降水
B.pH高于5.6的降水
C.pH等于5.6的降水
D.pH<7的降水
2020-05-2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4.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它们都是溶液B.它们都含有酸根离子
C.它们都含有氢元素D.它们都电离出了氢离子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5.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钙
C.用水溶解后过滤分离CaCl2和Na2CO3
D.用稀盐酸除去CaO中的CaCO3
2020-05-19更新 | 373次组卷 | 6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6. 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除去氯化钡中混有的氢氧化钡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2020-05-20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7. 下列物质的俗名中,不能表示NaOH的是
A.纯碱B.烧碱C.苛性钠D.火碱
2020-05-20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8. 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
2019-06-26更新 | 1668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天津卷)化学
9.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B.能与盐酸反应
C.能与氧化铁反应D.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2023-05-09更新 | 152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扬州市武坚中学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化学试卷
10. 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B.C.D.
2020-05-20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1.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熟石灰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B.烧碱可治疗胃酸过多
C.用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
D.用盐酸可以清除铁锈
2020-05-2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2.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右图。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B点和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质量相等
D.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证明盐酸已经过量
2016-11-28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丹阳市丹北片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3.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负极附近的SO42-浓度逐渐减小
B.正极有O2逸出
C.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D.铜片上有H2逸出
2020-05-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14. 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B.C.D.
2020-05-20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5. 世界上有三大酸雨区:以德、法、英为中心的北欧酸雨区,以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及我国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渐江、江苏和青岛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省市部分地区是其中之一,且我国呈现出酸雨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罕见.下列减少酸雨或降低酸雨酸性的具体的做法中不符合现实的有
A.关闭使用燃烧煤和石油产品工厂及化工厂
B.使用天然气代替燃烧煤和石油产品
C.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D.在工厂燃烧煤时加入少量的石灰石
2020-05-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二、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16. 取NaOH固品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其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2015-03-13更新 | 3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多选题 | 较易(0.85)
17. 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A.在溶洞中,当溶有Ca(HCO3)2的水液发生分解,析出固体(在洞顶或洞底),日久天长便形成了钟乳石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的缘故
C.“通风橱”是利用排风扇将橱内废气直接排放到室外的装置,它是一种不完善的防污设施
D.高压氧舱可治疗煤气中毒,原因是和血红蛋白结合的CO跟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CO2
2020-05-2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多选题 | 较易(0.85)
18. 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A.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
B.硫酸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废气
D.燃烧含硫的燃料
2020-05-20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三、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科学探究题 | 适中(0.65)
19. 某学校实验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
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方案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          )现象时才能得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          )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进行猜想】(l)Na2SO4;(2)Na2SO4和H2SO4;(3)Na2SO4和NaOH
同学们对猜想(3)提出了疑问,原因是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方案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锌粒逐渐减少,有产生气泡
方案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__

实验探究二:如图1

确定未知溶液A是稀盐酸还是稀硫酸。
实验如下:
【提出问题】A是哪一种酸?老师要求甲、乙同学从反应后的溶液B分别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甲同学:A是稀盐酸:乙同学:是稀硫酸
【实验探究】如图2
【评价交流】
下列对于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实验3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H+、NO3-、C1-、Na+
B.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实验3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H+、NO3-、C1-、Na+
C.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实验3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H+、NO3-、C1-、Na+
D.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实验3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H+、NO3-、C1-、Na+
【归纳总结】
对比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除去溶液中干扰离子的一般方法是:选择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________除去。
2020-05-19更新 | 310次组卷 | 3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四、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多选题 | 较易(0.85)
20. 关于硫酸和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都会减少
B.其稀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其稀溶液都可用于除去钢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020-05-20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五、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较易(0.85)
21. Ba2+是有毒性的物质.
(1)对胃作X光造影时,BaSO4可用作钡餐而不造成中毒,这是因为________
(2)若用BaCO3代替BaSO4,将导致中毒,这是因为________
2020-05-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容易(0.94)
22. 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___,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__.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_____
2020-05-2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六、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化学反应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看到现象________,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了________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________;B现象为________C现象为________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滴加_____,现象____;另一组同学滴加____,现象为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2020-05-20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七、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简答题 | 较易(0.85)
24. 2005年4月12日凌晨,一辆停放在箭盘山加油站内载有浓盐酸的罐体车底部突然发出泄漏,并冒出浓浓白雾,石灰石地面冒出许多气泡.消防队员赶赴现场,用水枪对泄漏出来的盐酸进行稀释,并采取其他措施.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
①依据以上叙述写出浓盐酸的一点物理性质,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酸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___.
②罐体车不能直接用铁罐装盐酸.请解释原因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稀释后的盐酸如果直接流进附近的农田,会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请解释原因,并对此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
2020-05-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填空与简答-简答题 | 容易(0.94)
25. 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恶化,例如,随着大量化石燃料(如含硫的煤)的使用,导致酸雨频发,致使大理石建筑物遭受严重侵蚀,请根据如图,解释大理石雕像受到侵蚀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2020-05-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填空与简答-简答题 | 较易(0.85)
26. 根据课本第227页的实验(如图)回答问题:
①电流表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_________.
②烧杯内有何现象?_________.
③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
   
2020-05-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八、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科学探究题 | 较难(0.4)
27. 为了研究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变化情况,某学校兴趣小组分成三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I组.导电性实验
①将两根铜丝接触,插上电源,灯泡变亮;
②将两根铜丝分别插入(不接触)盛有水的烧杯中(如下图),插上电源,灯泡没有变亮;
③在实验②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灯泡变亮;
④在实验③的基础上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至过量.
   
(1)实验①灯泡变亮的原因是铜导线中含有________
(2)通过实验②和③可以说明溶液依靠________导电;
(3)实验④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在上图画出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与加入硫酸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曲线._______
II组.特殊方式检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和少量铁粉,然后滴加稀硫酸.
(5)该组同学通过________可以了解稀硫酸已经过量.
III组.指示剂检验
在试管中取少量氢氧化钡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并用pH试纸不断测定反应的变化过程.
(6)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取出后和比色卡对照
B 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和比色卡对照
C 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
D 先用水将pH试纸湿润,用玻璃棒沾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和比色卡对照
(7)除了用pH试纸检验外,你认为还可用________检验,现象为________
2020-05-2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九、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简答题 | 较易(0.85)
28. 小华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酚酞后,又加入了稀盐酸,得到无色溶液A.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确定溶液A是否完全中和,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5-2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检测试卷

十、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9. 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
(2)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3)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014次组卷 | 7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大连卷)化学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多选题
4
科学探究题
3
填空与简答
6
实验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身边的化学物质
2
化学与社会发展
3
化学实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浓酸敞口放置的变化和现象单选题
20.94空气污染及其保护单选题
30.65酸的概念、组成  酸的通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单选题
40.85酸的通性的微观实质单选题
50.65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除杂  物质鉴别——选用试剂鉴别单选题
60.85酸的通性单选题
70.94常见酸、碱的俗称及化学式单选题
80.85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单选题
90.65碱的通性单选题
100.65碱的通性单选题
110.85常见几种酸的用途  几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单选题
120.65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单选题
130.65应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相关现象单选题
140.65图像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碱的通性单选题
150.85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单选题
二、多选题
160.65中和反应相关实验与计算
170.85碱的通性  实验安全问题及处理
180.85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00.85浓酸敞口放置的变化和现象  酸的通性
三、科学探究题
190.65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几种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别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230.65碱的通性
270.4中和反应相关实验与计算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四、填空与简答
210.85其他常见的盐填空题
220.94几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填空题
240.85酸的通性简答题
250.94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简答题
260.85酸碱溶液导电的原理简答题
280.85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简答题
五、实验题
290.4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