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性质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12035746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学习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后,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进行实验】
实验活动1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水从长吸管快速流出
②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饮料瓶中木条_______
③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1)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填“良好”或“不好”)。
(2)步骤②中的现象是木条_______,该现象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CO2
(3)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活动2
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石灰水浓度持续吹气时间瓶底现象
0.16%30秒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0.16%2分钟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0.08%30秒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0.08%2分钟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反思与评价】
(4)实验活动2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_______(任答一点)有关,证明该因素的实验是_______(填实验编号)。
(5)实验活动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又变澄清,而有的未观察到。产生此现象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答一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1:
序号1-11-21-3
操作         
现象燃烧的蜡烛保持原状燃烧的蜡烛熄灭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燃烧的蜡烛熄灭了
(1)实验1-2中,燃烧的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1-3中,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2:【提出问题】实验1-3中燃烧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猜想】
Ⅰ.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导致其熄灭。
Ⅱ.过氧化氢分解时吸收热量,蜡烛周围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导致其熄灭。
Ⅲ.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水雾导致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
序号操作现象
2-1   有气泡产生,蜡烛火焰无明显变化, 温度升高不明显
2-2   有较多气泡和少量水雾产生,蜡烛燃烧更旺,火焰明亮,温度升高较明显
2-3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 燃烧的蜡烛熄灭, 温度升高明显
【解释与结论】
(3)甲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他的依据是_______
(4)通过实验验证,可以得出猜想_______(选填序号)成立。
【反思与评价】
(5)依据上述实验,若保持实验1-3中蜡烛不熄灭,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实验3:取实验1、2中使用的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图甲实验,加热时发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小组同学对气体来源进行探究。
   
【猜想】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
(6)【进行实验】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A中的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的反应是否完全,则B中的试剂是_______,实验 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们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 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石灰水也变浑浊。
(7)【结论】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_______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
2023-01-07更新 | 7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
一、实验基本方法
   
(1)用A图装置制备CO2,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2)图B和C是探究FeCl3和CuSO4对H2O2分解效果的实验,可通过观察______(填现象),判断两者的催化效果。
(3)要证明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你认为用______(选填“D”或“E”)装置,操作方法效果更好。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的氧气最好用排水法收集,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选填“F”或“G”填字母)。
(5)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______和气体的性质。
二、实验室制取O2并进行一系列探究:
【探究1】
为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加热足量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氧气浓度%79.679.779.990.089.889.3
氧气平均浓度%79.798.7
①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探究2】探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每分钟气泡数
130520
230620
3301120
4151130
5a11b
①实验1~3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②a=______;b=______
【探究3】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实验方案如下:
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左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下图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______
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______
③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_
2021-06-30更新 | 7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化学课外小组利用下列仪器进行CO2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
(2)制备: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现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CO2,并能在反应过程中添加液体药品,则可选择上图仪器中的_____进行组合(填标号)。
(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CO2性质探究:②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若要证明②处CO2与水发生了反应,应在①试管里放_____,③处烧杯中低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由此可知CO2的用途之一是_____
   
(4)用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装有CO2和空气的烧瓶,待两个烧瓶中气体温度相同时,打开取暖器模拟太阳光对两个烧瓶加热,测得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实验表明:CO2的含量_____(填“越高”或“越低”),吸收热量越多。由此可知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_____加剧。
2021-01-31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