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溶液 > 溶液的形成 > 溶解性 > 溶解性概念及影响因素
题型: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667914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观察图像,判断A物质在20℃时属于 _____ 溶物质(选填“易”“可”“微”“难”)。
(2)通过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均可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其饱和溶液的物质是 _____ (填“A”“B”或“C”)。
(3)在40℃时,分别向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中加水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 _____
(4)将6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 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1】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3)喝了汽水之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因体内温度升高溶解度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粘上后奇痒难忍,这时可以涂抹厨房中的_____来止痒。
(5)我们尝了一勺汤后就知道了整锅汤的味道,这体现了溶液的_____性。
(6)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MgCO3的抗酸咀嚼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抗酸药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_____
2019-12-25更新 | 44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2】“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为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多少,应进行什么实验操作______
(2)图二中,通过a、c实验现象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_____
(3)图三中,A试管中高锰酸钾全部溶解,溶液呈紫红色,B试管中高锰酸钾不溶解,汽油不变色。该实验说明什么_______
2023-01-09更新 | 42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       ② 分离提纯       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5.64g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________g。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 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 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2019-10-06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