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氧气 > 氧气的制取 > 实验室制取氧气 > 氯酸钾制取氧气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3 题号:18224417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操作现象结论
方案Ⅰ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猜想_______ 成立
方案Ⅱ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_______,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_
【拓展应用】
①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溶解,________,洗涤干燥。
②通过本次探究,大家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根本不要去理会     
B.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往往会参加反应
C.学习物质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
D.某个化学反应可能同时伴随多个反应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六十九中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收集到所需的氧气后停止加热,小组成员对其剩余固体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小宣认为是:KCl、MnO2
西西认为是:MnO2
(1)你的猜想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2)【分析与判断】以上猜想中,______的猜想是错误的,请用表达式解释理由:______
(3)【活动与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再伸入______的木条。小组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则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4)【反思与收获】小组同学通过对此次实验的分析共同总结出:一般来说,在验证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成分时,______无需验证一定存在,只需验证______即可。
2023-11-14更新 | 1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展开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双氧水的浓度双氧水的体积/mL温度/℃二氧化锰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L反应时间
5%1200.1416s
15%1200.146s
30%5350498min
30%5550420min
(1)能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其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 (填实验序号)。
(2)实验③④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
(3)为完成上述实验中收集氧气及数据的测定需要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与c连接的是_____(填“a”或“b”)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中未装满水,对实验测量结果_____(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4)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他们在等体积的三个锥形瓶中加入4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MnO2)、氧化铁(Fe2O3)、氧化铜(CuO)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产生的氧气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观察该图回答问题:
   
①通过该图可得出结论:_______(写出1条即可)。
②兴趣小组做了另一组实验,向第四个锥形瓶中加入40mL约6~7%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0.1g二氧化锰,请用实线在图中补上实验所得曲线_____
【探究二】二氧化锰粒径大小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的影响。
取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分别加入等质量、粒径大小不同的二氧化锰进行加热,用传感器测得固体残留率(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前固体质量之比)如图:

(5)该探究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6)分析图像,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的为粒径_____(填“1~2mm”或“0.0002mm”)二氧化锰。
2023-09-18更新 | 13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白色的氯酸钾(KClO3)粉末受热,会缓慢放出氧气,同时得到白色的氯化钾。某探究小组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对氯酸钾的受热分解起催化剂作用,设计如下装置及操作:

a.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正确加热,每隔10秒钟记录量筒中气体的体积;
b.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
c.停止加热,冷却,将原先混有氧化铜的反应产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滤出物,洗涤并干燥;
d.重新取氯酸钾,加入滤出物,在相同条件下正确加热,和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单独加热产生氧气速率进行比较。
e.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在其中的一份中加入经准确称量的n g氧化铜粉末。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按实验的先后顺序对上述实验操作进行排序______
(3)以上实验步骤中,有一步不够严密,请指出是哪一步,并加以说明______
(4)要达到实验目的,除改进不严密的实验步骤外,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步骤是______
(5)c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正确操作步骤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023-04-19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