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中考化学压轴题 题型11 实验探究题 类型7 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已审)
全国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3-03-09 4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操作现象结论
方案Ⅰ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猜想_______ 成立
方案Ⅱ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_______,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_
【拓展应用】
①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溶解,________,洗涤干燥。
②通过本次探究,大家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根本不要去理会     
B.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往往会参加反应
C.学习物质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
D.某个化学反应可能同时伴随多个反应
2. 为了探究SO2与水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②紫色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亚硫酸(H2SO3)中,硫元素显_______价。
【提出问题】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
【作出猜想】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猜想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探究与验证】填写表中空格:
编号操作现象结论
1将图1中红色液体,_________仍为红色猜想1不成立
2如图2所示,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猜想2不成立
3如图2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_______
4如图2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氧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_______猜想3成立
【分析与结论】图2中植物油作用是___________,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H2SO4),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 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某兴趣小组有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问题一】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铁丝没有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
①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因此,你认为该同学进行实验前应做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②导致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_(任填一种)。
【问题二】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
【查阅资料1】①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氧化铁,因此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有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两种;②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③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铁的氧化物也能和稀盐酸反应,但无气体产生。
【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_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问题三】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氧化铁呢?
【查阅资料2】①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分解温度见下表: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铁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00

【理论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并结合数据分析,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氧化铁已分解。
【拓展延伸】
有些食品包装盒内放有少量黑色的氧化亚铁,若粉末的颜色______,就说明包装盒漏气,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氧化铁(Fe2O3)高温分解可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4. 兴趣小组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发现反应开始时铁锈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为黄色,一段时间后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Cl3的溶液呈黄色
甲同学认为生成的FeCl3可能与试管中的物质继续反应,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1-1实验1-2实验1-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始终为黄色长时间放置,溶液逐渐从黄色变浅绿色长时间放置,产生红褐色沉淀
(1)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2)实验1-1的目的是 _________
(3)综合分析实验1,溶液从黄色变浅绿色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
乙同学用生锈程度相同的锈铁钉、5mL盐酸探究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
实验编号所用试剂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时24h后
2-1铁锈和2%盐酸铁锈、溶液均无明显变化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
2-2生锈铁钉和2%盐酸生锈铁钉、溶液均无明显变化铁锈消失,溶液变浅绿色
2-3生锈铁钉和6%盐酸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由无色变浅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
2-4生锈铁钉和10%盐酸铁钉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很快由无色变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
(4)生锈铁钉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与 ________ 有关。
(5)2-2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变黄色,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
(6)基于上述实验推测,下列关于工业用盐酸除铁锈的说法合理的是 ______ (填字母 序号)。
A 除铁锈时,所用盐酸的浓度越大越好
B 在除锈过程中,生成的FeCl3对铁也有腐蚀作用
C 用盐酸除锈时,应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
2019-06-05更新 | 543次组卷 | 8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
科学探究题 | 适中(0.65)
5.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Ⅰ: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提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5g打磨后的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装置A中,按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猜想①正确。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将等质量的镁条按照图2进行如下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abc
溶液(浓度相同)H2ONa2CO3NaOH
30min时产生气体体积(mL)<0.20.7<0.2
气体的主要成分H2
30min时镁条表面情况大量白色固体附着

(1)实验2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
(2)探究2中能够说明CO对Mg与水反应起促进作用的证据是____
探究3: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利用如图装置证明样品中含有MgCO3(夹持仪器略去)。

(1)所需要的试剂分别是:A___、B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2020-07-02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6. 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时,有些同学出于好奇,将在酒精灯上烧过的铜片全部倒入稀盐酸中,结果却观察到了溶液先变蓝再变绿的奇怪情况。
(1)写出烧过的铜片在稀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由于对反应的异常现象感到好奇,化学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I、Cu2+在水中主要以[Cu(H2O)4]2+的形式存在。
II、Cu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绿色。
III、Na、Mg、Zn在火焰上灼烧时,Na的火焰显黄色,Zn的火焰显蓝色。
IV、[Cu(H2O)4]2+的颜色为深蓝色,[CuCl4]2-的颜色为绿色。
V、当升高温度时,可逆反应会向着吸热反应进行,反之亦然。
VI、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可逆符号为“”,而普通化学方程式使用“=”。
【进行实验】
①将铜置于火焰上灼烧,可以观察到绿色火焰,该反应没有新物质产生,是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反应。
②某同学将题干中所得溶液分成两份,一份进行加热,观察到溶液绿色变深,另一份放入冰水中,观察到溶液绿色变浅,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并写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变绿方向为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下同)反应,变蓝方向为___________反应。
③某同学出于好奇,对一块黄铜片进行了灼烧,发现火焰呈极光一般的蓝绿色,试推测黄铜的两种成分和黄铜在金属材料中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

试卷题型(共 6题)

题型
数量
科学探究题
6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身边的化学物质
1,2,3,4,5,6
2
化学实验
1,2,3,4,5
3
物质的化学变化
2,5,6
4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科学探究题
10.65氯酸钾制取氧气  根据现象推测结论  根据结论反推现象  猜想和猜想的分析
2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合价代数和的计算与应用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  对比实验
30.4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根据结论反推实验过程和操作  实验现象的解释
40.4酸的通性  盐类参与的反应  控制变量
50.65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6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合金的认识  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