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及适用范围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7 题号:22917075
有学者提出“铁丝燃烧绕成螺旋状,是为了防止燃烧点因迅速上升到集气瓶内氧气低浓度区而熄灭”。据此,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决定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活动一:探究铁丝燃烧时长的影响因素
[实验1]如图1所示,从同一长铁丝上分别截取3根长度相同的铁丝,将1根拉直、另2根绕成直径大小不同的螺旋状,下端系上燃着的小木条进行燃烧实验。每种形状的铁丝平行测量3次,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1)实验中,点燃火柴后,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最佳时机是待火柴快燃尽时,不宜过早,其目的是防止______,故进行该实验时,宜选择容积为______(填“125”或“250”)mL的集气瓶更容易成功。
(2)实验中发现不管铁丝形状如何,其燃烧时长均在曲线附近,说明燃烧时长与铁丝是否绕成螺旋状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实验时,3根铁丝均要完全伸入集气瓶中,原因是______
(4)分析图2可知,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时长与集气瓶内氧气的起始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
活动二:探究铁丝的含碳量与火星四射的关系
[实验2]取粗细相同、含碳量不同的细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记录实验现象如表。
铁丝含碳量0%0.2%0.38%
实验现象无火星,燃烧处熔成小球有短暂火星四射现象火星四射,现象明显

(5)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以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作为衡量铁丝是否燃烧的唯一标志。
反思与拓展
(6)理论上,铁丝燃烧后质量会增加。分析多组实验发现,铁丝未发生熔断,但反应前铁丝质量与反应后差别不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7)冷烟花由多种金属粉末制成,燃放时火花飞舞,其喷射口处温度可高达700-800℃,火花喷出后温度迅速降低,距喷射口50mm处,温度降至约40℃,所以俗称冷烟花。燃放冷烟花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乙组
实验方案
(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现象:_____________,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结论猜想1正确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二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021-11-23更新 | 13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科学家和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进行实验】
实验一:1756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容器里锻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二: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
实验三:同学们利用红磷燃烧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结果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实验分析】
(1)实验一中若放入锡的质量为m克,密闭容器内氧气的质量为n克,则生成的氧化锡的质量可能______克;
A.等于m+n                    B.大于m+n                    C.小于m+n
(2)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图示如图,该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名称是______

(3)实验三中点燃红磷后气球的变化情况为______;若锥形瓶底部不铺细沙,会导致______
【交流讨论】
(4)下列关于上述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三个实验中涉及的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B.三个实验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C.三个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均需稍过量,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拓展迁移】
(5)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6)如图是某反应中固体物质质量变化情况,下列与之相符的化学反应是______

A. B. C.
2021-11-05更新 | 18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固体粉末由Mg、MgO、Mg (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1))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2)Mg,MgO,Mg(OH)2 均能与硫酸反应
(3)MgSO4+2NaOH===Na2SO4+Mg(OH)2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的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冷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填标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样品与硫酸反应中可能存在属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步骤Ⅲ中有沉淀生成的方程式为MgSO4+2NaOH===Na2SO4+Mg(OH)2↓,经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5)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C.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6)从该实验中得出制取硫酸镁的三种方法,得出这三个反应中消耗等量等浓度的硫酸,生成的硫酸镁质量_______________(相等或不同)
(7)若本实验中把硫酸换为浓盐酸,你的看法是_________
2019-03-25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