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辽宁 八年级 期末 2023-12-04 6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走进社会生活、友谊的天空、遵守社会规则、时事热点、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每个人都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D.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分享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家在分享自己生活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障也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这表明(     
A.网络交往可以取代现实交往B.网络是把双刃剑,需要合理利用
C.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D.碎片化信息不利于人们深度思考
2023-12-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它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也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在净化网络谣言的行动中,青少年应该(     
①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②坚决不上网,完全抵制网络
③遵守道德和法律,不信谣、不传谣④只要看见谣言就坚决骂回去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成为广大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方式。某学校为指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学习,与学生共同制定了网络学习公约。你觉得下列内容可以列入公约的是(     
①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②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健康信息
③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④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拒绝网络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12-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5. 社会生活有许多规则,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等。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原因在于(     
A.人们要各司其职,各安其位B.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C.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违反社会规则,要受到处罚。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非强制性手段的是(     
①法律②道德③纪律④风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下列关于自律和他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律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②他律变为自律,表明我们逐步走向成熟
③他律就是严于律己,但是其作用有限④缺乏自律的人,就只有依靠他人来管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23-12-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该法的颁布施行进一步健全了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材料说明(     
A.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促进社会发展
B.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C.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D.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2023-12-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9. “给力”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一般表示对他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含义。“给力”一词的走红,全因一个“给”字。有给,才会有力。“给”人尊重,自己也会赢得自尊,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B.尊重他人,可以完全放下自尊
C.尊重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D.尊重是相互的,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说明(     
A.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B.诚信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
C.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D.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下列说法中符合“诚信智慧”的是(     
A.善意的谎言是出于个人私利,但它并不违背诚信的原则
B.为同学保守考试夹带作弊的“秘密”,也是善意的谎言
C.病人生命垂危,难免对其说些“善意的谎言”予以安慰和鼓励
D.不管什么情况,都必须要尊重他人隐私,根本不存在两难选择
2023-1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3. 图中谎报警情的行为,属于(     

①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④一般违法行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019-07-23更新 | 493次组卷 | 18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2019届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道德与法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4. 下列图示中,不能正确揭示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A.B.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2022年5月5日,因侵害长津湖战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被告人罗昌平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新浪网、《法治日报》和《解放军报》上公开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案件办理过程中,罗昌平认罪认罚,自愿支付损害赔偿金8万元用于抗美援朝烈士精神事迹纪念、宣传等公益事业,并于5月23日公开赔礼道歉。可见,罗昌平的行为(     
①应当承担民事责任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应当受到刑罚处罚④应受行政处罚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6. 2022年11月30日上午,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劳荣枝故意杀人、抢劫、绑架上诉一案作出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执行死刑的原判。这告诉我们(     
A.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B.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C.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D.刑法在我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023-1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17.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1.8万余名志愿者为冬奥会奉献了热情服务,他们引导观众,悉心接待,维持秩序……赢得了世界广泛赞誉。他们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关心社会,主动融入和奉献社会②参加公益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④无需遵守规则,只为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