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走进社会生活 > 网络生活新空间 > 合理利用网络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21327240
【美好安徽共同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感知安徽发展

材料一   安徽省坚持以综合治网管网净化网络空间,持续推进“江淮净网”系列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网络不文明行为,以徐徐新风推动网络空间雾霾渐散、天朗气清。

(1)请你说说,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材料二   安徽省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指出,在实施全流程信用监管上,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规范实施失信惩戒,开展信用信息应用核查和风险预警,依法认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加强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2)结合材料,请你简要分析诚信的重要性。
(3)建设诚信社会,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践行诚信?

◆践行文明行动

材料三   走进安徽省芜湖市,满城尽是文明景。斑马线前,车辆礼让行人;红绿灯口,行人秩序井然2023年以来,芜湖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

(4)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为了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区某初级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一次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榜样引领】前不久参加党的二十大的党代表,来自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背母上大学”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人。2012年大学毕业后,刘秀祥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他自豪地说,“向上的成长需要从向下的扎根开始,我将继续扎根山区、教书有人,努力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贡献。”2013年,他资助了一位学生,该学生知道他同时在资助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他的帮助。刘秀祥只好说是找了一个好心人来资助她,只希望她好好学习。直到这位学生考上大学后,在刘秀祥家里看到自己写给“好心人”的信,才知道原来一直是刘秀祥在资助自己,后来她也回乡走上了三尺讲台。



(1)阅读刘秀祥的事迹后,结合所学内容,写出你的内心感悟?

【法治力量】2022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童建明在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了一批有影响性的正当防卫案件,向社会彰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


(2)请运用所学课本知识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观点提供有力支撑的依据?

【强国有我】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对广大青年来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3)请联系本学期所学内容谈谈你争当新时代好青年的行动宣言?
2022-11-29更新 | 65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2】陈某读初一时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升入初二后,他沉迷于上网,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或者去网吧玩游戏,屡教不改。为了去网吧,他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在网上结交了一些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架斗殿,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方刺成重伤,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3年。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远离违法犯罪,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就上述材料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陈某用利器把对方制成重伤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才不会像陈某一样走上不归路?
(3)陈某的经历给我们哪些警示?
2022-01-27更新 | 87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八年级学生小明通过12345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反映了其居住地旁边焚烧垃圾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获得了有关部门的积极解决。了解到老家果农种的苹果滞销情况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他通过微信群、淘宝等网络平台帮助果农销售苹果,获得大家的称赞。

材料二∶高中生小强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之余喜欢玩手机,在微信加了一个群,结识了一群圈里的朋友后,他沉迷于网络,经常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逐渐无心学习,旷课、夜不归宿。后来在微信群“高手”的拉拢下,他参与网络诈骗,因涉及数额巨大,性质恶劣,被法院依法判刑。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小强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
(3)上述两则材料给我们哪些启发?
2020-03-26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