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青春时光 > 青春的证明 > 青春有格 > 止于至善的内涵及要求
题型:简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4 题号:2289174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国道德模范。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他们以一已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他们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这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这些道德模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回答:这些榜样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简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中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你是如何理解“止于至善”的?
(2)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呢?
2024-04-05更新 | 30次组卷
简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个人对于青春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星期五的下午,七年级(一)班开展了一次以“青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知道什么是耻辱,这样的精神自会给人带来勇气。知耻是一个人良知的先导,只有“洁己励行,思学正人”,正确对待荣与辱,灵魂才会健康而有活力,从而心有道德长城,能挡万丈狂澜。知耻是各种道德素养、情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个体道德得以维护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前提之一。因此,在传统的道德伦理中,总把“知羞明耻”作为修养的先决条件。

(1)“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青春期的我们该如何做一个“行己有耻”的人呢?

2023年3月4日晚,央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当患有脑瘫的淘宝店主陆鸿带着招牌式的笑容一瘸一拐地走向领奖台时,许多人为之动容。陆鸿出生于1979年,幼时因一次高烧引发中毒性脑炎,导致小脑指挥神经失常,落下终身残疾。在别人“异样眼光”中长大的他,找工作四处碰壁后,选择自主创业,先后摆过修车摊、开过网店、办过影楼,后来又做电子相册,如今拓展到实体相册生产,其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凭着自强不息、永不服输的精神,他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为不少跟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这也印证了泰戈尔的那句话:“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有哪些?
(3)“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作为青少年的你,准备如何磨砺自强品质?
2024-04-18更新 | 28次组卷
简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所有的变化和烦恼,都会是我们成长的机遇。


(1)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将为自己的青春做好哪些准备?

材料二   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2)青春的我们应该怎样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2022-07-21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