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走进社会生活 > 网络生活新空间 > 网络改变世界 > 网络丰富个人生活的表现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8908151

材料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9年2月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10岁以下网民占比4.1%,10-19岁网民占比17.5%。青少年是全媒体时代的重要群体。

材料二:近几年来,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媒体形式获得未成年的青睐。据相关数据显示,在4.25亿网络直播用户中,青少年观看直播的比例达到45.2%。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应对未成年人接触网络问题时,倾向于“一堵了之”。

材料三: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将立法作为解决网络问题的利器,建议抓紧开展相关立法调查和研究,尽快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实施,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订,增设专章对网络保护作出规定,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明确监管职责、保护措施和处罚措施。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看待“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应对未成年人接触网络问题时,倾向于“一堵了之”的做法。”
(2)某网友看到材料三这一报道后,担心自己上网的自由受到限制,在网上留言:上网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我要自由自在地使用网络。
请你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有关自由与规则的知识,针对这一留言发表回帖。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1】正确使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

围绕正确使用网络,八年级(1)班决定召开“合理使用网络做网络文明小达人”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在班会召开过程中,班长展示了以下与网络相关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宠儿,就像点石成金的魔杖,不管“+”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互联网+通信”就有了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互联网+商业”就有了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互联网+政务”就有了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的便捷方式……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材料二   网络在丰富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凸显了诸多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日益突出;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频发,不法分子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侵犯隐私的行为时有发生。


(1)请你对材料中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

在班会分享经历感受环节,一些同学结合自身经历说出了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规避网络问题的金点子。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提纲的形式撰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同学们合理使用网络。
2023-11-20更新 | 8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青:我在网络上认识了许多天南地北的网友,有大学生和老师等。我在网络上学习、查找信息之余,经常会跟他们聊聊天,有时候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他们请教。互联网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

小文:我通过微信结识了一个网友“大哥”,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我们无话不谈。“大哥”向我要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并和我相约有时间见见面。

材料二   黄某骑电动车上班,为图方便,在通过路口时逆向行驶、被交警依法作出罚款20元的处罚。事后,他对被处罚的事情表示很不服气,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平时也有人逆行,但是没有遇到交警,就没有受到处罚。

(1)小青的记录说明互联网可以带来哪些便利?
(2)在网上交往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3)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黄某的朋友,请结合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对他进行劝说。
2024-03-03更新 | 11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3】【遵守社会规则合理利用网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政治等各领域之中,有利于形成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据统计,一分钟的时间里,滴滴出行上有1388辆出租车、2777辆私家车被叫服务;在淘宝和天猫上,774个人下单完成了购买;微信上有395833人登录,19444人进行视频或语音聊天。从2020年9月起,某市公开征集2021年为民办实事建议,不少市民通过网络积极参与。这些建议经筛选整理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35项民生实事。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教材观点?

材料二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2)上述材料旨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那么我们未成年人自身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材料三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某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依然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有人带,我就带;有人说老师管的严就不带,管得松就带……

法律链接

第七十条: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3)结合“法律链接”和同学的观点,从“遵守规则”角度发表你的看法。
2022-11-14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