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变式题--主观题
全国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2-08-22 1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古代史

一、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1.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人文精神】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下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莎士比亚

(2)【革命精神】遗迹遗址承载历史价值。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遗址反映的史事。

(3)【开拓精神】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下表中的数据变化分别得益于两国哪些具体举措?
2022-06-23更新 | 79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 中国精神的凝聚传承离不开时代时人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的青春果敢]

(1)引发五四运动的事件是什么?该宣言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你从中体悟到北京学生有何种斗争精神?
[“红船精神”的与时俱进]

(2)上图中这艘游船曾见证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的诞生,成就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大事的诞生” 指什么?
(3)长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请写出其走向成熟的标志。结所学知识,“红军是英雄好汉”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有哪些
[传承中国精神]
(4)综合上述探究,写出你如何凝聚发扬中国精神的做法。
2021-09-0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这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中领导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2021年是“红船精神”诞生多少周年?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中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021-01-13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学管理第五片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在认识世界和改正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国家治理的政策总是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材料一:苏维埃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各种弊端随着政策的实施逐渐暴露出来,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和工人的不满,引发了政治危机。

材料二:1929年出现的经济大萧条中的许多问题,都是不能再仅靠市场的自我调节得到解决的,美国要避免共产主义或法西斯主义的解决方法,就必须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当时的苏俄和美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苏俄和美国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3)从美国、苏俄的上述举措中,概括国家政策调整与完善应遵循的原则。
综合题 | 适中(0.65)
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根据提示信息写出卡片中相关的历史人物,并概括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2)【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文化。简要介绍下面历史遗迹承载的历史价值。

     图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图二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结出的丰硕果实。在下表中①②处填写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具体举措各一例,并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综合题 | 适中(0.65)
6.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常常伴随着各种危机,应对和解决危机是世界性的课题。李老师以“危机与应对”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人物扫描——探索崛起之路】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任务二【解读名言﹣﹣感悟民族精神】
(2)挽救民族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是正义之举。从下面诗句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任务三【建筑遗址——承载历史价值】
(3)历史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分别简要介绍下面历史建筑承载的历史价值。
(提示:可以从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史实、意义、地位、价值、影响等方面简述)

任务四【史论结合﹣﹣应对社会危机】
(4)面对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作出了种种尝试,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以“危机·探索”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以从下面关键词任选三个)
2021-11-23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7. 赓续时代精神,绽放时代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红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航道,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前进方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红船精神”由此诞生。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自李永胜《“红船精神”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材料三

中国精神

内涵

       )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农村包围城市新路、依靠群众

抗战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不怕牺牲

       )精神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

爱国敬业、奋发向上、勇担时代责任、卓越创新、与时俱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船精神”源于哪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一,指出A、B代表的是什么精神?说出B精神的形成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抗战精神”形成有关的主要史实或历史事件。(至少列两例)
(4)综上所述,概述上述时代精神的共同之处。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8. 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从独特视角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群众喜好的说唱曲种。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采用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和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出,从此开辟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

——摘编自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战争期间产生了大量战歌,不少战歌采用流行曲调,填上新词,反映当时的情况。如嘲讽英军将领败北,赞扬“波士顿茶党”的倾茶行动,呼吁奴隶获得自由等。蓄奴制被废之前,奴隶们在白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唱讴歌自由的歌曲;现在他们公开唱这些歌了。如《我的行动不再受约束》《蓄奴制已废除》《主人跑了》等。

——袁华清译《美国黑人音乐史》


(2)材料二所述内容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民众怎样的时代诉求?

材料三   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部分流行歌曲名称



(3)根据材料三中的歌曲名称,简述1931—1945年间国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概括①处的阶段特征。
2022-06-23更新 | 83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9.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是某校九年级同学编制的“中华英雄谱”

时代英雄人物英雄事迹
古代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
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台湾
近代林则徐B
左宗棠收复新疆
谭嗣同参与戊戌变法,为变法流血牺牲
邓中夏领导早期工人运动
现代C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
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
邓稼先潜心研究原子弹

材料二   邓华,湖南郴县永宁乡(今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人。1927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华参加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期间,率部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1950年,邓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后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3年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4年回国后,邓华历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摘编自共产党员网


(1)请你完善表中空格处的内容。
(2)从材料二邓华将军的征战经历中,选取一个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07-30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02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0. 好的歌曲或图片往往负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
(2)材料二图片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你列举该事件中出现的英雄人物(例举一例)?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4)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2022-07-17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初中第五集团2021-2022学年八年级六月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在伟大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等待我们继承。

材料一: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四: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哪个群体最先喊出该口号?
(2)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体现了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与材料三中这首歌相关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跨过鸭绿江”的是什么军队?
(4)材料四中“大包干”最早兴起于什么地方?它的推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他们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022-07-31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竞赛试题(11)
综合题 | 适中(0.65)
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旗象征】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其象征意又是: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关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拓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星红旗被确定为国旗的会议名称。
【中国亮剑】

材料二: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

(2)材料二中的“战争”是指哪次战争?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次战争的影响。
【翻身分地】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翻身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3)材料三中农民“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建设之路】

材料四:


(4)材料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022-08-01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3. 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从独特视角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群众喜好的说唱曲种。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采用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和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出,从此开辟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

——摘编自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


根据材料,概括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022-06-30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01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综合题 | 适中(0.65)
14. 中国道路与中国精神
阅读下列四段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A: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等领导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后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部队来井冈山会师。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党的组织和革命政权,使根据地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C:1950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D.《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请你写出井冈山、抗美援朝、画了一个圈等相关的人物,说一说其中一个的历史背景。
(2)请你结合井冈山、抗美援朝、画了一个圈等关键语句,说一说体现了哪些中国精神?其中哪种精神是你最想学习的?
2022-07-29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渔峡口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15. 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划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6-23更新 | 871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建国之后,美国从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的立场出发,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在政治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在经济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封锁与禁运,在军事上则对中国实行军事包围与武装威胁。中国政府 同美国的这种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为了对付与苏联的争夺,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谋求改善美中关系以联合中国,遏制苏联。针 对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也及时调整了对外政策。中美关系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 访华为契机,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前进。

——摘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在冷战结束的20多年里,中美关系总体保持发展趋势,双方接触对话广泛深入, 人员往来密集,经贸关系达到空前的规模,两国在广泛的国际、地区问题上协商合作。……然而也须看到,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其进程起伏不定,曾有过多次严重的对抗和危机。美国全球战略并没有改变,其对华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也没有改变,中美关系的性质仍然没有确定。

——摘自《冷战后中美关系在曲折起伏中深入发展》


(1)材料一、二表述的是中国与哪一国家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与这一国家关系的发展历程。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中国与这一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两国在我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材料一中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中的作用说:“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

材料四



(4)哪一事件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历史性的握手”之后,中美两国哪一年正式建交?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一系列外交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如下表“北约和华约建立”

组织成立时间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下)

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对冷战在欧洲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
综合题 | 适中(0.65)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④赞赏阶段(1937~1945)……⑥敌对时期(1949〜▲)。

——摘编自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哪一次侵华战争?同一世纪20年代,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伙同其他与会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什么?

材料二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推动中、美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标志。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最终导致出现怎样的世界格局?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应该如何去做?
综合题 | 较难(0.4)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纪胜利、郝庆云《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材料二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机场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人的欢迎(见下图)

材料三   我们要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这一目标……促进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沟通、协调、合作。
——胡锦涛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0年 5月 24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付新生的中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4)谈谈你从中美关系变化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综合题 | 较难(0.4)
真题
21. 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

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中划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2022-06-23更新 | 7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2. 国家名片是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意蕴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国家名片”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推介建筑遗址——设计文化名片】
(1)一组同学准备介绍下面两处建筑遗址。请根据他们给出的推介理由,帮他们写出推介词。

名称:中国北京故宫
推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介理由: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名称:古罗马大竞技场
推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介理由:体现古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达,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
任务二【阅读名人传记——制作人物名片】
(2)二组同学阅读了马克思和孙中山的人物传记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请你仿照示例从中任选一位,和他们一起完成名片制作。
人物:甘地
身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
主要事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多次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誉为“圣雄”甘地。
人物:______________
身份:______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查阅文献资料——展示中国名片】
(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下面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国名片”。他们准备以宣讲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请据此以“中国名片·点亮世界”为题,为其撰写150字左右的宣讲稿。

23. 史实对比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同学们的时空观念,九年级(1)班李老师组织同学们对“世界封建社会”进行活动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史料划分】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东西方文明成就的代表,请你根据类别进行分类。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封君封臣制度 ③阿拉伯数字 ④《天方夜谭》
东方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方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名片解读】
(2)根据三幅图片,简介每一位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

(3)图中人物共同之处有哪些?
2019-12-06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二、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简答题 | 适中(0.65)
24. 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张科学家人物名片,请你帮他完善。
①身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顿(1642-1727)
①身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尔文(1809-1882)

2020-05-22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三、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某校开展科技节活动,九年级⑴班邀请你参加。
⑴第一组同学收集到以下图片,制作了介绍两次科技革命主要成就的展板。请你帮助第一组同学完成空格部分。


⑵第二组同学编制介绍了两位英国科学家的名片。请将名片中的信息补充完整。

⑶第三组同学进行“科技改变生活”的辩论赛。正方:科技之福;反方:科技之祸。请选择一方,举两例进行论证。
2014-10-22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江苏兴化顾庄等三校九年级上期第一次月度联考历史试卷
综合题 | 较难(0.4)
26.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进的旗帜。请围绕这一主题,完成下面各题。
(1)王华围绕【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搜集到下列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请你从中任选一位,为其制作人物名片。

(2)下面是张丽同学围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制作的学习卡片,请把空缺处内容补充完整。

(3)李明同学围绕【制度创新】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阅读后写出相关制度。

综合题 | 较难(0.4)
27.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为了解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学校组织考察活动。
【设计路线】

(1)按时序将考查路线补充完整:①、         、②。
【深入研究】
(2)阅读上述历史文化遗产简介,仿照示例,概括历史文化遗产反映的时代特征。

【成果运用】
(3)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代表北京形象的名片。从上述历史文化遗产中任选其一(北京人遗址除外,仿照示例,为该历史文化遗产设计推荐名片。
示例:北京人遗址推荐名片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大量石器与用火遗迹。这些文物与遗迹见证了早起的起源与发展,为了解早起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实物证据。因此,推荐北京人遗址。
综合题 | 较难(0.4)
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筹划“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任务一 【制作卡片——感悟人物精神】
(1)一组的同学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请你从中任选一幅,和他们一起制作学习卡片。

任务二 【欣赏诗歌——见证历史兴衰】
(2)二组的同学们整理了下列唐诗中的名句,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下列唐诗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盛”与“衰”?

任务三【阅读材料——体会中国智慧】
(3)三组的同学们搜集了下面一段材料,请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的科技发明使“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任务四【展示图片——感受华夏之美】
(4)四组的同学们整理了下列建筑资料,请你任选其一简要介绍。(介绍该建筑的的结构特点、功能、地位及象征意义等)
2021-02-09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综合题
27
简答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世界现代史
2
中国近代史
3
中国古代史
4
中国现代史
5
世界近代史
6
世界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题
10.65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启示
20.65遵义会议
30.65洋务运动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40.65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启示
50.65南宋的建立与岳飞抗金  长征胜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加入世贸组织
60.65洋务运动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70.4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抗美援朝
8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  抗美援朝  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南北战争的影响
90.65戚继光抗倭  林则徐虎门销烟  平型关大捷  抗美援朝
100.65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南方谈话
110.65五四运动  长征胜利  抗美援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0.6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过渡时期总路线
13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
140.6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抗美援朝  经济特区的建立
150.65北约组织的建立
160.65中美关系正常化
17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中美关系正常化
180.65美国冷战政策  北约组织的建立  苏联应对冷战的措施  美苏冷战的影响
190.6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九国公约》  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苏冷战的影响
200.4中美关系正常化
210.4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中美关系正常化  杜鲁门主义
220.4北京城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航天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第一国际
230.65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基督教、犹太教  古希腊戏剧与《天方夜谭》
250.64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近代科学文化
260.4孔子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270.4北京人  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北京城
280.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戚继光抗倭  明长城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二、简答题
240.65牛顿的贡献及影响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