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宁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3-04-22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三星堆两座器物坑出土的青铜器当中除青铜人像、神树、神坛等独具特征外,其中的青铜尊、与湖南华容、安徽六安、陕西城固等地出土的尊、鼎从形态到纹饰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表明(     
A.中华文明早期各地区之间已有交流B.早期国家政权充满神权色彩
C.商朝时对长江流域实现了有效管理D.长江流域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2023-04-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下一级须对上一级承担缴纳贡法、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这表明,周王通过分封制(     
A.开发了边远地区B.使国家日益强盛
C.加强对地方统治D.直接控制了地方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商鞅变法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
C.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形成D.便于贯彻儒家的礼仪制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器,还有铁器小件。这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增强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可信
C.《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D.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秦朝曾将更名规定以诏书形式颁行全国。如图是出土于湖南里耶(秦朝时为迁陵县)的秦朝简牍《更名诏书》,记载了秦朝更名的规定,如“以王令”改为“皇帝诏”,“受命”改为“制”等。材料说明秦朝(     

①实现了统一   ②实行皇帝制度   ③实行郡县制   ④地方权力膨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记载中的措施(     
A.改变了人才选拔方式B.提高了丞相的权力
C.增强了诸侯王的势力D.强化了中央的权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司马迁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主要反映了司马迁(     
A.团结平等的民族追求B.多元一体的民族意识
C.古今贯通的史学视野D.强化集权的政治理念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     
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D.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推行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经验,使“民勤本业”的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变化现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B.南方经济区域差异分工明显
C.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D.北民南迁推动生产技术传播
2023-04-2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此可知(     
A.先进耕犁技术推广到边疆B.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一致
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明显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04-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史料记载,汉唐盛世皆是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发生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已形成B.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C.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D.农业生产工具革新推动繁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是(       
A.商品经济B.自给自足C.封君封臣D.市民自治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经历孝文帝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率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水生。在吸收了鲜卑各族文化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离方的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

——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融合”的举措及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
2023-04-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

材料一   

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16—18世纪,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热烈反响。

                                                                                       ——摘自人教版《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人物的核心思想。总结儒学的对外传播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代表哪家学派。概括后世对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的称谓。
2023-04-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2
综合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7,8,9,10,11,13,14
2
世界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青铜器   三星堆、陶瓷与玉器单题
20.65分封制单题
30.65商鞅变法单题
40.65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司马迁与《史记》单题
50.65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单题
60.65王国问题的解决单题
70.65司马迁与《史记》单题
80.65张骞通西域  陆上丝绸之路单题
90.65江南开发的原因单题
100.65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110.65开元盛世单题
120.65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单题
二、综合题
130.65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40.65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