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宁夏 七年级 期末 2023-08-02 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2024-03-27更新 | 531次组卷 | 128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金澳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通过这种考试,曾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之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这种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这种考试)产生出一大批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 等。”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文帝时,“这种考试”制度正式确立B.“这种考试”培养了大量人才
C.“这种考试”缩小了官吏选拔的范围D.“这种考试”促成了唐朝“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要注意调整统治策略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小明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D.中华文明的起源
2024-04-08更新 | 73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5. 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A.创立殿试制度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D.促进社会发展
2019-01-30更新 | 885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此材料旨在强调指南针(     
A.促进海外贸易发展B.对航海产生重要影响
C.有利于对外交流D.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
2023-08-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以上现象最能说明(     
A.文化差异进一步拉大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朗D.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
2023-05-22更新 | 17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2020年5月,“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该沉船是宋代造船史上不可多得的活标本。从沉船中最有可能发掘到的文物是
A.唐三彩骑驼乐舞俑B.西夏货币
C.景德镇瓷器D.元代火铳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0. 对于活字印刷术,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 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作者旨在说明活字印刷术
A.不能提高印刷效率B.在大量印刷时可大大提高效率
C.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D.制作过程十分简单
2020-08-19更新 | 43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明朝时期,丝织品中的云锦最为名贵,所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想要了解云锦的制作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的作者是(     
A.徐光启B.宋应星C.毕昇D.王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明朝建立以后,组织全国人力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营建,使紫禁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民族关系的和谐B.社会的急剧转型
C.西方科技的传入D.国家力量的支持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成功进驻北京。但不久之后所发生的另一件事情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因此,李自成随后退出北京,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材料中所提到的“另一件事情”是指
A.崇祯皇帝自缢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D.戚继光击退倭寇侵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 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这些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A.加强对外联系与交往B.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如下图所示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
A.
B.
C.
D.
2019-06-25更新 | 47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届山东东营济军生产基地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中国的海船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摘编自“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内向外的方面列举两例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所指的历史事件。分析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概括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2023-08-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基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

材料一: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二: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诗》


(1)材料一中的海波指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2)材料二的荷夷指的是哪个国家?写出该事件的时期以及历史事件名称。
(3)如果将两个历史事件归纳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什么?并写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个要素?
2023-08-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综合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大运河的开通  隋的建立与统一单题
2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单题
30.4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单题
40.65贞观之治  唐与吐蕃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单题
50.94武则天单题
60.65宋代商业  纸币的出现及作用单题
70.65指南针发明与使用单题
8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金的建国与统治单题
90.65手工业兴旺的表现(宋)单题
100.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单题
110.65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单题
120.65北京城单题
130.4明灭亡和满清兴起单题
140.65清朝设置台湾府  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多伦会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单题
150.85西藏与新疆的治理单题
二、综合题
160.65遣唐使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170.65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