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高频非选择题50题)
全国 九年级 期末 2023-12-29 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世界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史学热点、世界古代史、中国现代史

一、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 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人类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目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123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1245

图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国家实力对比变化表

   

图二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材料二:毛泽东曾指出: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20世纪年代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现象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什么?试简述其影响。
(3)请结合材料三中的年代尺,简述1919年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
(4)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域面临着各种危机,也出现过不同的解决方案。请结合下列关键词以“危机•转机”为题写一篇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1个)
新经济政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023-09-25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2.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上半年,一群经验丰富、用意良善、睿智的政治家聚集巴黎,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当然,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本意。……与会者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这本该是一场旨在结束战争的论战。

——摘编自[英]菲利普·齐格勒《战争之间1919-1939》

材料二: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持,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政治家聚集巴黎”的会议名称,为什么说这个会议“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此次会议与后来华盛顿会议共同构成什么国际秩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联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全面展开”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的因素。
综合题 | 适中(0.65)
3. 对同一件历史措施会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前后发表于不同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漫画。


   

材料二: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慷慨相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三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


(1)材料一中三幅漫画不同观点主要是针对美国哪一措施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认为他们的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认为美国成为这一措施的真正受益者,材料三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4)上述材料对同一历史行为措施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原因是什么,请举一具体史实说明?
综合题 | 较难(0.4)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林肯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亿美元,以吸收更多的失业划者参加劳动。

材料三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与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针锋相对,迎头相撞。……杜鲁门则声称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苏联在战后的战略核心是保障苏联的国家安全。战后的苏联,以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其西部边界的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四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1949年4月4日签署于华盛顿特区的某公约条文


(1)材料一中的“房子”指什么?“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分别是指什么经济形式?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的《联邦紧急救济法》是在美国历史上哪一场改革中颁布的?这场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与苏联的战略矛盾是什么?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判断,该条文是出自于哪一个公约?为了应对美国相关组织的挑战,苏联也成立了哪一个组织来应对,从而促使怎样的世界格局形成?
综合题 | 较难(0.4)
5. 历史发展潮流影响着大国关系,大国关系也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最早打破全球“分割和孤立发展局面”的是哪位航海家?他开辟的是哪条航线?(写出图中相对应航线的字母)根据以上材料和图2相关信息,试着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



(2)战争是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图反应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请根据提示信息,填出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材料三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王斯德《世界通史》


(3)根据材料三,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

材料四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4)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5)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任意两点即可)
综合题 | 适中(0.65)
6. 大国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华盛顿:“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文献1: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利;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林肯:“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文献2: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2)华盛顿和林肯为解决面临的难题,分别制定和发表了什么文献?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中的思维导图,简述苏俄(联)兴衰的过程。(至少答出两点)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并分析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要深化外交布局,落实重大外交活动规划,增强风险意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至少答出两点)
综合题 | 适中(0.65)
7. 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1)根据材料一,简述1763年至1914年间欧洲“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的表现。
(2)材料二中,“这场大屠杀”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举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抗的表现。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世界格局变动的因素。
综合题 | 适中(0.65)
8. 美俄博弈,危机重重。2022年,美国与俄罗斯博弈乌克兰。纵观近现代史,美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寻道图强】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如图所示:

            图1美洲种植园                              图2 农奴主鞭打农奴                            图3 美国的舰队到达日本

【大国新政】材料科二: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挂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三:1929年10月24日,有人忽然卖掉手中被高估的股票,惊惶和疯狂的抛售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而不可收。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

【强强结盟】材料四:罗斯福曾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摘编自《海事大观》

【集团对峙】材料五: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以水牛闯进瓷店。……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博弈升级】材料六:2014年以来,美俄两国就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问题展开了博弈。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乌战争爆发,随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19世纪6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美国与我国分别是怎样解决本国危机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使自己“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的措施?为了挽救材料三中所说美国经济的危局,美国采取了什么创新措施?两国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点?
(3)材料四中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次战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据材料五,美国战后“强硬对付俄国人”,从哪一事件正式宣告了开始?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5)面对乌克兰问题,请从中国一贯的外交立场出发,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023-03-09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9. 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各国同处一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它们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背景。之后出现的“新的更大的冲突”指什么事件?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2)依据材料二分析决定大国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殖民体系逐步崩溃的两点原因。

材料四: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斥,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3-03-04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历史教师在复习苏联专题时,制作的时间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何作用?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实验中付出了那种巨大的代价,那就更是大错而特错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19991230日)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苏联“不容置疑的成就”有哪些?(列举任意2点成就,例如颁布1936年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帮助东欧国家恢复经济等)

材料三       某同学搜集到一些美国前总统的演说

富兰克林·罗斯福:
“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
哈里·S·杜鲁门:
“我们必须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和杜鲁门为解决面临恐惧和难题,分别采取的行动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综合题 | 适中(0.65)
11.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对比一战前后的欧洲示意图,概括欧洲国家疆界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材料二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材料三   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美国的危险,同样,苏联人为保卫家园的事业也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

——斯塔夫里诺斯《全球通史》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都的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铁幕演说


(3)根据材料三,对比丘吉尔对苏联态度的变化。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二战后,新的世界格局是如何建立的?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综合题 | 较难(0.4)
12. 纵观近现代史,美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寻道图强】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


(1)面对材料一反映的状况,俄国作出怎样的历史抉择。林肯打出的“最后一张王牌”是什么?美俄应对危机的抉择体现了当时哪一历史发展潮流?
【危局新政】

材料二:……无疑体现了列宁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实事求是态度和正确抉择。它使红色苏俄迅速度过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证,社会逐步安定。而且它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即摆脱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而以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为根本标准。这对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改革都有一定的启发性。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红色苏俄迅速度过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以工业上的举措为例,说明列宁是如何“摆脱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的?

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官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畔: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3R”内容中任选一项,用史实加以说明。你是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肌体内部进行的大手术”的?
【强强结置】

材料四:罗斯福曾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苏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摘编自《海事大观》


(4)材料四中罗斯福赞扬的“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指哪一重大军事行动?斯大林评价的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集团对岭】

材料五: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而走向分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回答,“大同盟”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此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认识或感想。
综合题 | 适中(0.65)
13.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材料二: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美国海军基地,沉浸在周末安谧的气氛中,睡梦中的美军没有觉察到战争正在逼近。7时55分,日军的炸弹像暴雨般倾泻到美国海军基地……

——材料均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2022年)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北约一味追求绝对安全,冷战后连续五轮东扩,不仅没有让欧洲更加安全,反而埋下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的种子,致欧洲大陆重燃战火。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个事件?这次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
(3)材料三中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北约”建立在哪一年?请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4)假设你以“中国学生期盼和平的世界"为主题,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写一封公开信,你会表达怎样的观点?(写明观点即可)
14.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材料一中的图1国际会议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2所示会议决定建立的国际组织提出的宗旨什么?

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山东问题解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

年份

1952

1967

1975

1983

1991

1999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215
855
2433
880
3213
870
3836
859
467
229
5403
597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写出这一时期西欧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归纳此统计表反映了欧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四: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为苏俄人民指明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4)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政策?
综合题 | 适中(0.65)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法国的福照将军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劳合·乔治所说的和约指的是什么?该和约及其他系列和约构成的国际体系为何不能长久?20年后的德国对战胜国如何进行报复的?

材料二   在战争年代,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期间,西方列强和苏联为何结成统一战线?该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二战最终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对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

——(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杜鲁门为什么采取“对苏强硬”政策?“对苏强硬"政策的出台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回答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个国际体系有哪些相似之处?
综合题 | 适中(0.65)
16. 战争的破坏以及和平的重构是国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步骤。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


(1)材料一中“突然袭击”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材料二: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这一战役”指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4)根据所学知识,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概述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材料四:1949年4月4日,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12国外长在美国国务院会议大厅举行北约签字仪式。8月24日,各缔约国均按照本国的宪法程序完成批准手续,至此,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建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5)针对材料四反映的政治军事组织,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由此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什么?

材料五:“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6)材料五描述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综合题 | 较难(0.4)
17.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企图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在欧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则是要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要保住它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并进而夺取更多的殖民地……沙俄则想摧毁德奥在奥斯曼帝国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综合题 | 适中(0.65)
18. 世界近现代历史两条线索,其中一条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确立、扩大、巩固的漫长的过程。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开始的时候,所谓自由是指贵族对抗国王,可是后来,它逐步地就变成了整个国家反抗国王的暴政。在几百年的时间中,王权和民权之间的这种斗争,是英国政治史发展的一个主线,正是在这样的抗争中,英国走出了中世纪,走进了现代世界。

——钱乘旦《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材料五: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杜鲁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分析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大事?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

(3)材料三中的“整个国家反抗国王的暴政”指哪一事件?材料三反映了这一事件的“焦点”是什么?

(4)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材料五中的“胡桃”指的是什么政策?

综合题 | 较难(0.4)
19.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卫家园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都的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

材料三   “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而强加于各国自由人民的极权政体,削弱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危害着美国的安全……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都在期待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

---1947312日杜鲁门在国会讲话咨文


(1)根据材料一,简述欧洲国家疆界发生的变化及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讲话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三,为了对抗“极权政体”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1-05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汾阳市现代双语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困难(0.15)
20.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于2022年4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奥运会是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等新发明的出现,为世界性体育大赛的举办提供了条件。同一时期,欧洲列强意图瓜分世界,展开激烈争夺。“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希望通过复兴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他的努力下,首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

——摘编自贝林格《体育通史: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

材料二   奥运会对世界大战时期的全球政治骚乱没有免疫力,如1916年(第5届)、1940年(第12届)和1944年(第13届)的奥运会不得不被取消。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1959年5月,日本成功争取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主办权。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的主要目的,在于借这一“盛会”实现其都市振兴之梦。为筹备好奥运会,东京都的都政几乎实现了“奥运会事务局化”。1958-1964年间,东京都为奥运会相关整备事业投入2456亿日元,其中大会运营以及运动设施建设仅占2.2%,东京都为中心的都市整备占97.8%都市整备中东海道新干线建设占40%,地铁整备占20%,道路整备占18.4%,奠定了当今东京都交通的基础。

——摘编自牟伦海《战后日本高速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形象战略》

材料四   1972年的奥运会反映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历史上,美国的篮球队一直支配着美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然而,苏联在那一年获得了篮球比赛的金牌,在比赛结束时美国队提出抗议并且拒绝接受银牌。1980年,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以作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报复,作为对美国抵制的报复,苏联抵制了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奥运会产生的技术条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材料二奥运会停办的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4年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的背景?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相互抵制奥运会的历史原因。
综合题 | 适中(0.65)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古罗马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构建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东罗马的皇帝还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材料二: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标志着现代民法的开端,它以罗马法为蓝本,巧妙地运用法律形式把刚刚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则直接“翻译”成法的语言……

材料三:美国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他们还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缓和阶级矛盾,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福利国家”。


(1)材料一中“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是什么?“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以来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成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法国民法典”指的是哪部文献?它的颁布有何世界影响?
(3)写出材料三中“宪法”的名称。美国建成“福利国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
2023-09-05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第二九年制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的相互征战,使得他们怒火相向、失去理性,以至于一战后法国发誓一定要彻底肢解这个曾在过去不到半个世纪侵略过它两次的凶手。

材料二:在美苏强权统治下的欧洲,作为曾经大国的法国和德国,出于相互利益的需要,经过痛苦的战略抉择,一致认为,“两国除了共同走一条道路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材料三: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将同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为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这将是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的奴役而结成的统一战线。

——斯大林

材料四: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数千武装人员恐怖活动的威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治,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这是显而易见的。

——杜鲁门


(1)材料一中法国“肢解”“凶手”的条约是什么?写出“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两国共同走一条道路”的表现是成立哪组织?
(3)写出材料三中“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
(4)材料四反映了美国实行的什么政策?写出这政策开始的标志。
(5)通过国家间关系的变化,你有何认识?
2023-09-05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第二九年制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23. 人口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

——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二: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19131920
俄国175.1126.6
德国66.942.8
奥匈帝国52.1
法国39.739.0
英国45.6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增幅最大的国家及原因。
(2)请你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综合题 | 适中(0.65)
24.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行业大量采取机器生产……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表一:英美两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比重变化表

国家1860年1913年
英国34%14%
美国19%36%

表二:1860年至1913年美国大事年表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13年,福特建成标准化汽车流水装配线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把主要投资放在发展经济上等……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摘自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

(1)英国在“机械技术”领域最关键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英国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2)根据材料二的表一,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工业产值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表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日本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原因。
(4)美、日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023-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高频非选择题50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5.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俄之“变”

《大国崛起》中讲到:苏俄“1921年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美国之“变”


材料三   世界之“变”

二战后……新的 “社会市场经济”既不是国家完全不加以干预的自由经济,也不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即社会市场经济。这种经济的实质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苏俄“重大的突破”指的是哪件历史事件?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图表,造成1929—1933年美国经济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分析美国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政策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出现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4)结合以上探究和所学知识回答。世界经济的“变”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