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山西 九年级 三模 2024-05-21 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北京人复原头像B.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C.黄帝陵D.小说《封神演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表格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面是西周和东周时期王室势力情况表,其反映了东周(     
时期土地人口、财力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直辖方圆千里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直辖方圆百里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A.土地荒芜人口减少B.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C.王室衰微诸侯崛起D.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汉朝的文明……通过南山北麓之颈形的狭管,在天山南北,射出它的光辉。……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连彩,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景,这就是东西两个世界的历史运动之交流……”材料中这种“美景”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郡县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
C.推恩令的实施D.丝绸之路的开通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良种繁育,精耕细作
C.作物轮耕,提高地力D.合理施肥,改良土壤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元朝时,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A.促进了区域平衡发展B.兼顾中央集权与地方行政效率
C.避免了地方豪强割据D.促进了区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6. 乾隆皇帝曾在奏疏中批示道:“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为了防止藏族贵族操纵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乾隆皇帝颁行了金瓶掣签制。这些举措(     
A.减轻了边疆民族地区人民负担B.蕴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智慧
C.满足了政权并立下的统治需求D.加强了清政府对东南地区的治理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燔(军队溃败)矣。”该战结束之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小华同学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图中☆处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重庆谈判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下面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及其说明,它们反映了(     

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

漫画中,愤怒的民众正将象征“民众的力量”的巨棒狠狠打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把他们的帽子都打飞了;后面还有很多民众手举棍棒、标语牌,摇旗呐喊,如潮水般赶来,标语牌上写着“农工兵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中国同盟会的群众工作效果明显
C.革命统一战线尚未形成D.广大民众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力量
2024-05-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189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1906年天津和上海先后开通电车;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1926年中国第一本画报《良友》杂志在上海创刊。以上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程B.近代中国各阶层救国探索
C.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日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竺可桢在1949年9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三点至中南海怀仁堂开第六次大会。……讲毕已将七点,开始讨论国都、国旗、纪元。”他最有可能参加的是(     
A.中共七大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开国大典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首批向土耳其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并向叙利亚提供叙方急需的救灾物资。中国政府此举(     
A.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B.展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增进了同发达国家间友好关系
D.推动了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对比同类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     
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之处是都到洋务运动后期基本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救国思想,开展了教育救国实践的初步尝试,诸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创办了以同文馆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批新式学堂……       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明治政府陆续颁布了《学制令》《自由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等,奠定了近代学制。
A.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B.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发展D.促使本国实现富国强兵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某一课的探究性学习时,选用了以下资料。据此推断,他们可选择的符合探究主题的历史照片是(     
文章:《萨拉热窝事件简介》
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漫画:《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
A.《林肯在战场上》B.《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C.《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D.《苏军攻克柏林》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甘地的“食盐进军”得到了印度报纸的广泛报道;全印度各沿海地区,也都开展了自制食盐的行动。与此同时,全国城乡各地到处举行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群众性的反英斗争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材料旨在强调“食盐进军”(     
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B.有力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D.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6. 中西方文化交相辉映,从不同领域折射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请从艺术价值和社会风貌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的绘画。

(2)【建筑工程】承载历史价值。分别写出下面两个建筑工程修建的背景和它们共同的历史价值。

综合题 | 较难(0.4)
17. 人口的迁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西汉至清朝人口分布变化情况

时间断面西汉
(2年)
西晋
(280年)
唐朝
(742年)
北宋
(1102年)
南宋
(1208年)
明朝
(1460年)
清朝
(1820年)
南方地区
人口占比
24.04%48.11%44.24%63.42%53.98%58.33%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龚胜生、肖克梅《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带来了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了各种族在全球的重新分布……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使得南北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黑人的迁移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使得奴隶的总数达到了1000万左右……人类各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给城市住房、交通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1850年的巴黎道路狭窄、阴暗,建筑非常拥挤,到处都是贫民窟,公共卫生条件也很差,人口的死亡率很高。整个市区只有两个公园,公共交通设施很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材料二中“欧洲人的发现”指的是哪一史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简述材料三中城市人口增长的背景,并归纳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8.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秦律》。在《法律答问》中,有一条律文规定:私自移动田界,要被剃去鬓发,表示犯罪。秦简中的《田律》《仓律》是有关田租剥削的法令,《徭律》《戍律》《传律》等是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法令,这些律文规定是十分严苛的……法令主要是为了防范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以保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对于参加1787年费城制宪的美国的“国父”们来说,制宪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正义民主的政治体制,而是寻求一种现实的和有效的政治途径,以及时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联邦。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我国曾多次起草民法典,但当时的条件还不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客观上迫切要求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问世,于是,1986年颁布了民法通则。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完善国内法制环境,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始施行。

——摘编自梁慧星《关于中国民法典编纂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律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的目的,并说明其创造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归纳促进我国民法典编纂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9.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图片——见证榜样力量】

(1)一组同学展示了一组文物图片,它们分别为研究哪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史事的历史意义。

任务二【制作卡片——感受英雄气节】

(2)二组同学阅读了英雄人物的传记后准备制作人物名片。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卡片的制作。
人物:                   
身份: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民族英雄
主要事迹: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东北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功勋卓著。1940年2月在吉林濠江(今靖宇县)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精神:                                      
                                            
人物:黄继光
身份:                   
主要事迹:                                  
                                            
                                            
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任务三【撰写短文——汲取革命精神】

(3)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中,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践行。请你从下面的精神中任选三例,以“让中国精神照亮逐梦征程”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宣讲稿。
井冈山精神     西柏坡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青藏铁路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
2024-05-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综合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16,17,18
2
中国近代史
3
中国现代史
4
世界现代史
5
世界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河姆渡人单题
20.65王室衰微单题
30.65陆上丝绸之路单题
40.65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单题
50.65行省制度单题
60.85西藏与新疆的治理单题
70.65马关条约、瓜分狂潮单题
80.65五四运动单题
90.65北伐战争单题
100.65张謇及实业活动  社会习俗的变化单题
110.6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单题
120.65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单题
130.65洋务运动的内容  日本明治维新单题
140.65一战的经过单题
150.65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单题
二、综合题
160.4衣食住行与精神风貌  明长城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170.4经济重心南移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城市化和维多利亚时代
180.65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就  《1787年宪法》
三、论述题
190.4长征胜利  抗美援朝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两弹一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