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
山西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4-05-22 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你听说过风靡古乐圈的吹奏乐器——陶埙吗?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可以轻而易举地吹出4个不同频率的乐音,音色圆润透明,已经具备一定的吹奏功能。此外,遗址还出土了两枚陶哨,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是陶埙的原型。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交易活跃B.农耕工具多样
C.音乐初步发展D.礼乐制度成熟
2024-04-19更新 | 6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在山西绛县发掘的倗伯及其夫人的并列异穴合葬墓中,夫人为周氏贵族的仰身葬;倗伯则保留了本族的俯身葬。但从青铜器陪葬来看,倗氏贵族已基本周人化。这反映出当时(     
A.联姻是周王控制诸侯的主要手段B.分封制促进了周人文化的传播
C.周天子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血缘关系是封邦建国主要依据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秦二世时,又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这些举措(       
A.旨在统一语言文字B.利于岭南地区开发C.便于强化君主专制D.使分封制彻底瓦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社会稳定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政府重视发展果树种植
C.贸易兴盛导致外来物种增加D.人口南迁促进作物品种迁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吸收了西域的画法,用炽热流动的线型来塑造人物与表达情趣。在色彩上,也吸收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着重色”。这体现了唐朝(     
A.中外交流的频繁B.社会的繁荣开放
C.文化的兼容并包D.民族关系的和睦
2024-03-27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开发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抓周之俗,由来已久。《颜氏家训·风操》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而唐宋之后,新生儿抓到纸笔,则最为满意。它反映了(     
A.平民百姓生活丰富多彩B.古代迷信思想深入民间
C.纸的发明促进教育发展D.民间重视读书风气盛行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从西域都护到伊犁将军,从宣政院到驻藏大臣,从澎湖巡检司到台湾府,上述机构的设置与变化,都体现了中国(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D.外交方面的冲突与危机
2024-04-17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英雄历来是国家、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为了解英雄人物,感受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李华同学整理了如下资料,①处可填写的是(     
主题:___①____
林则徐1839年禁烟运动
左宗棠1878年收复新疆(除伊犁外)
刘铭传1884年率部击退法军对台北的侵犯
邓世昌1894年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A.抵抗外辱,维护统一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边疆危机,维护独立D.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2024-05-2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对该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是制度变革的首次尝试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D.宣传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2024-03-24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如图是关于20世纪40年代某一运动的照片。这场运动(     

A.为发动百团大战奠定基础B.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带来曙光
C.为中共七大召开准备条件D.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重要保障
2024-04-16更新 | 18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该时期的建设成就(     
A.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B.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
C.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D.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2024-05-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70年代联合国大会明确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说明(     
A.中国主导世界发展方向B.国际机构解决事务争端方式单一
C.和平任务已经彻底实现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认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下面两幅示意图中,国王和总统在权力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都是实质上的国家元首
C.权力都受到制约或限制D.都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2024-04-12更新 | 11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继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后,西方资本主义政府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     
A.国家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发展的规律,B.经济发展不受国家政治制度的约束
C.经济政策的调整会改变国家的性质D.不同性质的国家制度都需改革完善
2024-04-16更新 | 7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一结果(       
A.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B.鼓舞了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标志着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枷锁D.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最终确立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6.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下面是同学们以“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是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展板一【经典永流传·重现重大史事】
(1)一组同学搜集到下列四幅组含红色文化的影视宣传海报,准备对其进行观影推荐。请你任选一部进行剧情解说。

电影名称:《建党伟业》
故事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广泛传播、工人运动进一步开展。
拍摄目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隆重纪念党的诞生拍摄了这部电影。
电影名称:      
故事背景:      
拍摄目的:      
(2)第二组同学展示了下边一组歌曲简谱,概括歌曲一、二、三传唱的意义,写出歌曲四创作的历史时期。

   歌曲一   《过雪山草地》   歌曲二 《保卫黄河》

歌曲三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歌曲四《春天的故事》

红色文化是党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综合体现,是当代中国人共同的历史、政治记忆,它不仅能增强国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能区别我们与他们,成为提升国家认同的精神资源。

——沈成飞《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社会主义建设(1950-1978)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实践中,起到了强大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聂华瑞《论红色文化的功能》

(3)三组同学结合展板一的内容,搜集到两则材料,解读文中“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意义。
2024-05-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自古以来,广告与商业活动、政治、世俗生活等密切相关,且作为一种宣传形式折射出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画作《南都繁会图卷》中,南京商业街市上的幌子性广告几乎涉及各行各业,诸如“南北果品”“药材”“弓箭”“布庄”等,甚至流动行医的郎中和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也开始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分别挂起了“兼治杂症”和“卜卦命馆”之类的招牌

——《南都繁会图》的城市写真

(1)简述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分析这一时期“幌子性广告几乎涉及各行各业”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条广告,声称“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据当时厂长刘伦宝回忆:从酝酿、讨论到诞生这个广告,我们前后总共花去了近3个月时间。8月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发表了《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并配发了专门的“编者按”:“宁江机床厂广告一登,情况大变,产品积压变产品畅销,产销脱节变双方满意。”但报纸上又刊登出了持反对意见的文章,认为我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摘编自陈晖《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2)根据材料二,简述该厂作出打广告这一决策的时代背景。分析广告刊登后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材料三   1872年,日本第一家专门代理电线杆广告的广告公司成立。电线杆广告这种传播方式醒目,容易让人们加深对广告的印象。创刊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些报纸上出现了新型的广告,在早期刊登的广告主要以书籍广告为主,尤其是介绍外国事物、科普知识的书籍广告。

——整理自《日本广告发展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在19世纪广告业发展的表现。分析其对日本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2024-05-2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
综合题 | 适中(0.65)
18. 大国的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质学知识问题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五年计划要求土地集体化,但农业集体化的产量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是因为、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因而使农业处于挨饿的状态。不过,苏联农业的主要因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与农场不同,计划经济下的大多数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到一五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还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 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中国共产党简史》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造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

材料三   多极化显出现加速形成的趋势,但毕竟还未正式形成。世界主要大国仍在进行深层次的战略调整,大国之间的力量中比及相互关系还未完全定位,多极化格局形成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变数,因为未来多级化格局是否就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尚需继续观察,不过,多疑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摘编自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举例说明两个“革命”的不同内涵。
(3)根据材料三,简述多极化加速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何理解“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2024-05-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
综合题 | 较难(0.4)
19. 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治理、经济交流、社会发展等有着密切关系,需求师以“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陆路交通——助力国家治理】
(1)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分别简述元朝、罗马帝国是如何强化交通建设的。这些举措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

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火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分陆站和水站。驿站的设置,大大促进了国内交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元朝简史》

为了管理辽阔的模城,罗马帝国建有一套完整的道路系统。主要道路上每隔12公里设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快马、信使以及供政府官员使用的马车和马车夫。驿站有大、小之分.大都站提供的服务设施很齐全,小驿站只是中转站。

——摘编自王云庆、毕牧《秦汉马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任务二 【水路交通——促进交流发展】
(2)地图直观呈现历史现象。观察下面两幅地图,比较两次航海事件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者本质不同的根源。

            

   

任务三 【交通成果——见证社会发展】
(3)交通的状况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请分别选取年代尺上中外事件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2024-05-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7,17,19
2
中国近代史
3
中国现代史
4
世界近代史
5
世界现代史
6
世界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半坡人单题
20.65分封制单题
30.6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单题
40.65江南开发的原因单题
50.65隋唐绘画单题
60.65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完善(唐)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70.65张骞通西域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清朝设置台湾府  西藏与新疆的治理单题
80.65林则徐虎门销烟  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中法战争单题
90.85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单题
100.65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单题
110.6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单题
12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130.6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787年宪法》单题
140.65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单题
150.65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斗争单题
二、综合题
160.65长征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  邓小平南方谈话
170.65明清经济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日本明治维新
180.6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190.4郑和下西洋  罗马共和国和帝国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