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233 题号:1038198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材料二   秦始皇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制度,建立了由中央直辖的地方行政制度,又设置了更基层的社会组织。

材料三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还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别派官员对州部进行监视。


(1)材料一中“周天子”的“这种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始皇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更基层的社会组织有哪些?
(3)材料三体现了汉武帝在地方建立的什么制度?
(4)以上朝代对地方管理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材料二: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原文大意:周朝分封了许多同姓子弟为诸侯,但是后代疏远了,诸侯之间象仇敌一样彼此进攻,就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

材料三: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西周这一重要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说说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3)通过分封制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请你分析一下分封制它有哪些积极作用?后来西周还是灭亡了,它又有哪些消极作用?
2018-12-08更新 | 124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成为“战国七雄”。

材料三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采取的何种制度?到了春秋时期最终结果怎样?
(3)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从周初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看,这种变化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与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
2019-03-19更新 | 123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 (0.94)
【推荐3】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是指什么制度?简述其主要内容?
2016-11-27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