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建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1110299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
朝代产量(市斤)
两汉140
唐朝154
宋朝185

——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来,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人教2016版七年历史课本

材料四: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
(3)材料三中“明长城”东西起止点是哪儿?
(4)材料四的“这三种东西”是指什么?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三   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
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
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

材料四   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材料五   如下表

统帅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材料六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徭役。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人民流离四散。

材料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被此争战,……。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南迁的浪潮。

材料八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

材料九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逆风散水,逆坡走丸,其势难”。

——《齐民要术·种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重要人物的观点?请简要说出这个人物的历史地位。如果我们要了解更多他的思想,可以查阅哪本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为什么能扫六合,而其他国家却做不到?请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问题在东汉后期造成了怎样的局面?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哪一年?据材料四,指出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哪些可贵精神与品质?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描述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的影响如何?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六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7)据材料七,指出北方人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人南迁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因素?
(8)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了哪些措施使鲜卑族“整体汉化?
(9)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九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一朝代的科学家?据材料九,分析农业生产要遵循怎样的规律?
2022-04-21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存在的时间短,只有15年的历史,却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李白的诗赞颂了“秦王”统一六国的伟大功绩。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依据材料三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朝的统治的?这样的统治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4)对于上述材料中的秦朝历史,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20-11-30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兼并,华夏族与周围其他各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直到汉朝以后,华夏族才渐渐称为汉族。

——选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指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及建立者。

材料二   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做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良非偶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05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三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画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北齐】魏收:《魏书》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从4个“共同”作出了深刻阐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有的。

——新华阳(习近平的民族观)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特征。并谈谈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