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80 题号:12806803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1)材料一中图①是什么政权?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有哪些原因?
(3)材料三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20七年级下·广东湛江·期末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是我国历代王朝的一个永恒课题,而且由于时宜的不同而各有别样的风采。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A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

B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统编《七年级下册》

C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1)A材料中唐太宗是如何把自己的言论付诸于行动的?在他的努力下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B材料反映当时实行什么治国政策?这一政策给宋朝带来哪些影响?
(3)C材料体现明初的哪一政治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E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F元世祖上位之初,首昭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史》


(4)D材料中的“全盛日”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这一状况被后来的什么事件打破?
(5)为什么会出现E材料所述的现象?当时的宋朝“居于世界领先”有哪些表现?
(6)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总结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2-07-11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科举制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科举制的诞生】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科举制的初步发展】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试内容

科目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科举制的完善】

材料三   进士科考试的内容在宋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王安石上台,于是将诗赋改为"经义"即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为防止科场的种种弊端,许多前所未有的制度规定被制定出来。比如,考官的亲属回避,考试期间考场封闭,巡查监考,考卷的密封,为防止辨认笔迹而集中誉录等等。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朝实行科举考试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了士人哪几方面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时期对科举制度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科举取士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度发展迅速的原因。
2024-04-11更新 | 19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宋朝是历史上独一份的存在,它既积贫积弱,又绚丽多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之变】

材料一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朝科技成就一例。
(2)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政治的特征。
【经济之变】

材料二   北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变,以前“坊”“市”封闭分离的格局被打破,“坊”“市”互通,夜市兴盛,使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这是都市生活繁荣的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参


(3)依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原因并概括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的表现。

材料三   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北师版七下教材


(4)材料三中的“纸币”指什么?据材料三指出这种“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三反映了宋朝政府怎样的政策取向?其“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6)依据以上经济之变的材料指出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文化之变】

材料四   醉里执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入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材料四属于宋朝时盛行的哪种文学形式?请再列举位南宋抗金英雄。
2021-03-26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