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西周的灭亡和平王东迁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0 题号:13870056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奏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写出姓名)?“秦王扫六合”是在哪一年完成?
(2)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天意既由民意显露,民心向背就成为政权得失的关键。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回顾夏商周和秦朝灭亡的相关史实,以“民心”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文字通畅,15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请阅读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之长)。

——引自《史记周本记》


(1)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2)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哪一年的事?洛邑是现在什么地方?
(3)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4)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
2019-09-27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采取了一系列现固政权的措施,这些措施中大封诸侯显得尤为重要。周大封同姓、异姓以及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周初分封的意义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受封的诸侯一方面是自己封地的统治者,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又要臣服于周王。

材料二   周宣王违反嫡长子继承制,强迫鲁国立少子戏懿公,引起鲁国的内乱,周宣王又出兵伐鲁,另立孝公,更引起诸侯不满,造成“自是后诸侯多叛(叛:反叛,违背)王命”的局面。

材料三   周幽王初在位,一些地方发生强烈的地震,于是就人呼“周将亡(亡:灭亡)矣”周幽王朝政混乱引起诸侯叛离,周幽王又宠爱褒奴,废审后和太子,立褒姒为后。公元前771年,审后的父亲审侯联合诸侯进攻宗周,杀周幽王于骊山下。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指出在周朝受封的诸侯有什么权利?受封诸侯又有什么义务?
(2)根据上述材料二,分析诸侯为何敢“叛亡命”
(3)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2019-11-06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搏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

材料二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封。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下面是两位学者关于分封制影响的观点。

观点一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控制,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观点二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交通的不便,再加上诸侯国与王室又相距太远,彼此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周王封赐土地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
(4)关于分封制,你赞成材料四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5)结合上述几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24-01-10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