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绥靖政策 > 慕尼黑阴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388056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获取所谓“生存空间”。希特勒利用民众复仇心理,煽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重新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未受到英法任何实质性制裁。一次次政治和军事冒险的成功使希特勒威望大增,也助长了其侵略野心。纳粹德国之所以能一步步突破国际秩序束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很大程度上是英法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材料二   二战后,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亚太地区形成了以《联合国宪章》《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为基本框架的国际秩序。这一秩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也是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基石。安倍上台以来,对内,主要体现为意图修改和平宪法等,使日本政府的最终决策更易于倾向军事手段。对外,安倍否认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主权争端,煽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他刻意淡化《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性;还大幅增加军费,扩军备战。在日本这些复活军国主义行动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到某些大国的纵容乃至暗中支持。

——《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德国能一步步突破国际秩序束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大“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的共同因素。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材料二中“某些大国的纵容乃至暗中支持”,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018·河南郑州·二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战争,反思战争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定,有效地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争与和平”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文说史】

有学者认为:“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用图片与文字了解历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



(1)慕尼黑会议是否真正带来了和平?请用1938年到1940年的一例史实来证明?该会议把什么政策推向顶峰?从图中所示会议中得到的最重要启迪是什么?

观察漫画并阅读图片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图中“牙医”希特勒将“患者”波兰“拔掉”是在哪一年?标志着什么事件的爆发?此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图中“患者”英国不但没有被“拔掉”,而且后来联合美国开辟了打击“牙医”的第二战场,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名人评史】

苏联元勋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专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死一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4)材料中最黑暗的邪恶力量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文件证史】

(26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和和约。

——摘自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5)《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的正式形成?它的签署有什么作用?
2019-09-05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它们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请写出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德、日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对内实行法西斯时暴政,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国家采取退让的绥靖政策,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组建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该组织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一战和二战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2018-04-10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张伯伦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

材料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对英国让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

材料三: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请回答:

(l)材料一中的“强大邻邦”和“小国”各指哪个国家?

(2)张伯伦为了不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是如何对待“强大邻邦”和“小国”的?后果如何?

(3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英国政府对外政策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三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苏、美、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017-04-19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