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5105102
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这种简单的生产工具,再加上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时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北京人遗址的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2)图二所示“钻孔石斧”主要反映了我国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他们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图三是“铁制农具”。铁制工具何时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有什么重要影响?
(4)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制工具的使用,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点】 铁犁牛耕的使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阅读下列有关农业方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铁制农具 图2 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 3


材料二:(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1、图2,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据图3,概括“商君”为发展本国经济而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稔”?
(3)依据材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时成为丰饶粮仓的区域。由此得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经济因素是什么?
2021-06-01更新 | 5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西周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造成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记录的是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4)根据材料四,归纳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6)根据载体不同,史料可以分为①文字史料、②实物史料、③口述史料等类型。请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属于上述哪种类型(写出对应的序号即可)。
2023-07-09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某一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首先出现在哪一时期?

材料三: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就其国内情况而论,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但是就全中国来说,却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

材料四:观察下面一幅水利设施图



(4)观察材料四图片,回答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
2022-10-16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