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562459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材料二

雅典学院本是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创办的一个集合了哲学、代数、几何学、天文学和动植物学等多项学科的学术机构。后来,拉斐尔运用浪漫主义想象,把古希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安排在一起创作了壁画——《雅典学派》,画面上洋溢着探讨学术和自由辩论的气氛。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幅图反映的历史场景的异同。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2)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并概括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文艺复兴运动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且也因为它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从而适应了一个新的、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并归纳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①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④

(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人物名称补充完整。

材料二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百家争鸣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认为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之间有什么关系?
2023-11-17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说进步)

材料一:



                 图一 耒耜               图二 青铜器                                图三 铁制农具
(1)材料一中,图一工具的出现表明哪个生产部门有了一定发展?图二是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它的名字是什么?图三铁制农具的使用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化,它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这一时代人们栽培和利用的植物比后世多而杂,有所谓”百谷百蔬”之称,后世所谓”五谷”(粟、黍、稻、麦、菽)也包括在内。在各种栽培作物中,北方以粟(稷)为主,南方以稻为主,麻葛和蚕丝则是主要的衣着原料。这种作物构成延续到唐宋以前仍未根本改变。

——摘自新闻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种植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的原始居民。

(文化言发展)

材料三: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如图)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材料三图中是什么文字?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它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不再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因为传统的颠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作用恰恰是加速了传统的消亡。——(这场运动)塑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无不于此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摘编自丁伟《中国人与中国文化》


(4)材料四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场运动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2021-12-18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三:(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图回答,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的哪家学说在秦朝时得到了重用?
(3)材料三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试列举他的教育主张(两例)。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其目的是什么?
2023-02-14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