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667879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北宋时期,在政坛上存在着突出的“文不换武”现象,即文臣一般不愿改换武职,武将又通常难于跻身文官之列。于是,不仅昔日“出将入相”之说在北宋消失殆尽,而且士人群体也遗弃了“投笔从戎”的观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太祖”是谁?他“得天下”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一,说一说唐末以来“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4)材料二反映了宋代的哪一政策?该政策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知识点】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代。中华民族大家庭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


(2)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鉴”的?如何“以人为鉴”的?

材料三:见下图



(3)是什么政策造成了材料三中所描绘的这种现象?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4)为了有效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在地方行政区划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在中央,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2019-05-17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提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词中提到的“秦皇”和“一代天骄”的最大功绩分别是什么?“秦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和地方各开创了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汉武”时期对儒家学派采取了什么政策?他在位期间谁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什么著名的商路,至今仍造福人类?“秦皇”、“汉武”对儒学态度截然相反,但有着共同目的,这个共同目的是什么?
(3)“唐宗”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除此之外唐朝还出现过哪一盛世局面?这两位皇帝时期分别有哪两位历史人物为中外文明交流做出过杰出贡献?
(4)“宋祖”是通过什么事件坐上皇帝宝座的?他为了防止武将专横跋扈采取了什么政策?又导致了后来宋朝什么格局的逐渐形成?
2023-05-19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太祖)召赵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无他奇巧与,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

材料四: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的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材料五: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生产工具名称。
(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种盛世局面被称为?
(3)材料三中为加强皇权,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在地方上采取的什么措施?
(4)材料四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实行的目的?
(5)材料四反映的是宋辽盟约中“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之为什么?辽是谁建立的?
2023-03-20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