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3 题号:16745079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的变革时期。让我们跟随兴趣小组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春秋战国群雄并起的年代。
【社会经济】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二春秋战国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1)上面两幅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思想文化】

材料二:

墨子

孟子

韩非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
坚甲利兵矣。”
“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请依据材料二表格中三位思想家的言论,概括他们的核心主张。
【政治局面】

材料三: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


(3)材料三说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军事斗争】

材料四: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说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家”反映了什么制度? “天下为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图表所示

史书《左转》记载:西周“将同姓子弟亲属分封到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3)材料三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西周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平王立,东迁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史记周本纪》


(4)结合教材内容,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争霸产生的积极影响?
(5)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夏商西周更替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3-11-05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西周等级示意图 (如下图)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请回答:
(1)材料一西周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与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有关?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在这项制度下,周代的贵族等级可分为哪四个等级?西周时,该制度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到春秋时候这一制度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突出。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这一时期“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说出这一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020-11-24更新 | 4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融合不断发展,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   见下图

材料四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逐渐地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春秋时期各霸主在开展争霸活动中,一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争霸在客观上所起到的作用。
(2)材料二中“骞”指的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出发城市是哪里和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述图中民族迁徙的大致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在什么时候?概括造成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北方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2023-12-24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