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151 题号:1676137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

情境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情境二   学完《百家争鸣》一课,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段历史剧来表现当时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设计了以下的对话:同学甲说:“我觉得国君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理好。”同学乙说:“我反对你们的观点,我以为空谈仁义是没用的,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


(1)孔子是哪一学派创始人?这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2)概括情境一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3)同学甲和同学乙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学派的观点?
(4)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那就请你代表墨、儒、道、法家中的一家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1】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引领行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凡是法律未能独立且无权威者,国家必定灭亡;反之,法律之尊严胜过统治者,那么国家必定多福。

——柏拉图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并分别列举他们的思想主张付诸于实践的具体事例。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走出西欧,在俄国、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和发展。其间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从十月革命的胜利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发展、壮大,直至最终走向混乱、衰败和解体;二是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繁荣和强大。

——《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2)根据材料二,结合具体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俄两国得到验证和发展的。

材料三   早在1978年,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邓小平先后发表了开辟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发表了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激励全国人民为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毛泽东哲学思想史》


(3)根据材料三,分别简述这两个“宣言书”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共同影响。
2021-05-20更新 | 325次组卷
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故而知新”“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升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材料三
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说:“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书籍被烧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他创立了什么学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4)材料三中“蓬蓬勃勃的那种精神”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什么局面?
2017-07-20更新 | 177次组卷
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3】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芒熠熠生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七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古代智慧之光”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1)一组同学为搜集的邮票制作了推介卡片,请将推介卡片补充完整。

(2)二组同学呈现了如下图示。两图反映的制度分别彰显出当朝君主怎样的治理智慧?

(3)三组同学观看纪录片后摘录了以下思想家名言。请你结合如下观点,以“百家争鸣·汲取智慧”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老子

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墨子

“法不阿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2023-11-15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