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1 题号:172387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

材料二   始皇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置守、尉、监。将民众改称为“黔首”。下令欢聚宴饮。始皇将全国的兵器都收聚到一起,集中在咸阳,熔化后铸成编钟,以及十二个金属人像,每一个重达一千石,放置在宫廷之中。始皇统一法令制度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轨的距离,统一用于书写的文字。

——《史记·始皇本纪》译文


(1)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根据时间与价值,可以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简述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
(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始皇为加强地方管理在制度方面的创新举措。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史实观点或结论
A秦始皇做出了卓越贡献。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秦始皇焚书坑儒。B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 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秦汉的政治形势相对于西周而言,其本质特征在于权力的集中和皇权的强化,所谓 政治大一统,意味着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上主张中央集权,抑制强大的地方势力。……汉 朝统治者有意识地强化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并吸取秦亡的教训,排除了立法家为统治思想 的可能,试图建立更为积极和人道的文化政策以巩固政治大一统。

——张颐《儒学与政权之间》

材料三: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 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秦王政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可以用材料原句回答)。
(2)根据材料二,秦汉王朝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强化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势力?汉朝统治者建立的“更为积极和人道的文化政策”是指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时期的帝王是谁?对历史人物尽量从不同角度评价其活动,主要看其所作所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请在材料三中的“始皇”和“新的朝代”达到鼎盛时期的帝王中选取一位,试对其进行评价。
2020-01-13更新 | 11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在材料一中的①、②处填写出相应的制度和人物。

材料二   在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这样记载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面临的问题

烦恼一:经过兼并战争,山东六国的国王都一个个变成了秦的阶下囚。面对如此巨大的历史性的胜利,秦王(嬴)政认为,如继续使用号,远不足以显示其胜利者的威严及其至尊的地位。

烦恼二: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

烦恼三:在全国范围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地方统治形式呢?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一的问题?
(3)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二的问题?
(4)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建立了什么制度来解决烦恼三?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5)以上三个烦恼的解决,共同反映秦朝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024-04-03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改革创新是与危机“赛跑”的,历史上的每一次转型时期,都曾面临着各种挑战。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此次转型是从封建到帝制……” “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实在是从割让香港岛之后才被迫开始的。……此次转型为从帝制到民治时代。”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对中国而言起于何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中国人曾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作出被动却积极的反应,试举例说明。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大革命后,社会制度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4)请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走创新成功之路提出你的建议。
2016-06-27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