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三国鼎立 > 三国鼎立的形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3 题号:1813069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史学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中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言而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指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的历史时期。
(2)你是否同意“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以上示意图中A、B、C三处的政权名称。
(2)材料中图一、图二,反映出国家政权变化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有何意义?
2023-02-23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时,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土地,双方互不相让,竟然到晋国国君那里打官司。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用九鼎,诸侯只可以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

材料三   战国以来,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3)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4)“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材料四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请指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结合材料四和所学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021-04-13更新 | 8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李老师以“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观察思维导图——解读鼎立历程】

(1)观察下列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形成的主要过程及历史意义。

任务二   【解读史料——彰显历史现象】

(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社会发展。根据下列材料,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的特点,并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胡饼原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副食在汉人中间广泛流行。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闻名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域的西瓜、葡萄、胡瓜(黄瓜)等蔬果。

——摘煸自曹文柱等《中国社会通史》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奖。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域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沈约《宋书》

任务三   【阐述史事——见证民族交融】

(3)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民族交融”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迁都洛阳、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改姓汉姓、与汉族联姻
2024-02-08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