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8631225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革主张。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上书的失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试”,于是于这一年的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3月从这里(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材料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bo)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确立了民族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下达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动员令,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新纪元。

——摘编自陈远章《“强起来”的战略思考……关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思考(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孙中山为实现该梦想而接续奋斗的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其中“新”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键一招”是哪一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并说明“新的历史性跨越”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奋斗目标二”的具体内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

我呼吁,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无论党派信仰,无论身在何处,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孙中山与振兴中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成一篇短文,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06-13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同学们在学习完了1840年到1912年的历史后,绘制出了中国近代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1)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

(2)请将下列内容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民报        B.江南制造总局     C.新青年(青年杂志) D.康有为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 _   ______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
(3)“师夷长技”的思想是谁提出的?这种思想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萌发的?
(4)请问后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分别写出代表人物是谁?
(5)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6)有人认为:历史上每一次思想的形成都会引起重大的社会变革。想一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为什么屡遭失败?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017-11-16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摘编自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三《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1)材料一的土地纲领是在哪一革命运动时期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实施民生主义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2023-02-15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