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0 题号:19413015
革命与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欧洲篇】
(1)法国大革命是整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为激烈的一次革命。革命开始后,为反对专制与独裁,追求民主与法治,制宪议会于1789年8月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
(2)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理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的做到了。”其中提及的“改革”废除了哪项制度?
【美洲篇】
(3)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是两种经济类型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终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其南北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4)1929年,美国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罗斯福实施新政,美国不仅恢复了它的经济实力而且恢复了美国巨大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请说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亚洲篇】
(5)战国时期,各国厉行变法,其中以秦国改革成效最大,使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写出秦国改革的名称?
(6)“19世纪后半期,日本成功转型,它的成功是亚洲之幸,也是亚洲之不幸”。促使日本成功转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7)“从1978年起,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开始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请问这场“社会变革”是什么?
【启示篇】
(8)通过对以上历史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革命与改革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1)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改革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孝文帝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2)材料二反映出这位皇帝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材料三:如下图表

鲜卑族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贺赖
丘穆陵独孤
步六孤贺楼

(3)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4)请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成功改革的不同的历史作用。

2019-04-20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中推进,改革影响着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君”的措施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 依据所学知识,孝文帝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除材料二所述内容外,这里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试举两例。
2024-02-16更新 | 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开拓进取。据此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材料一中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改革措施?毛泽东对于商鞅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些措施?你认为这一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你认为商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你认为材料中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019-03-09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