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1945184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表(部分)

类别成就
思想老子“无为而治”;孔子“仁”;墨子“兼爱”“非攻”
伟大工程都江堰、大运河、“______”
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科技四大发明、翻车、曲辕犁、筒车、
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______”(医学著作)
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徐光启“______”(医学著作)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1)请在材料一表格中“”处填上相应的成就。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
①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深远影响。(     )
②秦国蜀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
③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
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     )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原因和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概括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新全球史》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欧洲势力对世界文明交流的影响。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思想理念,并在多个场合阐述了这一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之后又写入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力量”的理解。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是如何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

2019-04-12更新 | 1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孟子

材料三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四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尧舜时期通过哪一制度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孔子和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概括材料二中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3)材料三中“卫鞅”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后对秦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据材料四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9-10-17更新 | 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治国方略塑造了中华法系。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参照示例,依据材料一在儒家和法家中任选一个观点用所学史实加以印证。

学派

观点

史实

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材料二   贾思勰在某农书中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古代自然科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下图为内容节选。

卷一   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卷二   选地,欲近上流……水清则稻美也。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下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


(2)材料二出自贾思勰的哪部著作?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材料三   西晋覆灭后,晋元帝逃往江南,在江左重建了东晋王朝。长江天堑,是一个限制南北的天然屏障,使中原战火不能直接延烧到江南。这时江南虽然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区域,但永嘉之乱的后果“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每十六七、幽、雾、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2023-01-11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